
小班数学说课稿汇总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探究活动《饼干找朋友》
一、 说教材
小班的孩子在单独感知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时区分的比较好,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多种分类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不知如何着手,于是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饼干找朋友》这一综合教学活动。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这一活动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饼干”信手拈来,借助幼儿同“父母买饼干”这一生活情境,提供了多种颜色、形状、大小的饼干,充分挖掘了饼干的主要特征,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同时,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每个纬度提供两种颜色、两种形状、两种大小的饼干,来挑战幼儿的认知水平。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看看、比比、分分、尝尝”,找找饼干的共同特征,说说关于饼干的新发现,并自己选择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这一过程使幼儿原本模糊、零碎地分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和提升,自然地帮助幼儿获得了“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放在一起”的分类方法,挑战了幼儿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并且事先对该活动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作了一番仔细推敲,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目标:1、在看看、比比、分分、尝尝等过程中,发现饼干的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
2、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本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饼干的特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饼干放在一起,并进行分类。为了解决它,在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前一环节是为后一环节作准备和铺垫的,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和延伸。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
1、4种饼干(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口味的饼干)。
2、动物手偶1个。
3、盒子若干。
4、PPT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我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具体如下:
1、情景表演法: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是游戏活动,我创设了《小熊开饼干店》,这一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及PPT课件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不同饼干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改变了以教师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饼干找朋友”游戏中渗透了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观察法:这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才能有所发现。这个活动需要幼儿通过观察才能更好的把握饼干的特征,从而为分类打下基础。在分好后,也只有通过观察来进行验证和讲述。
2、 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在饼干找朋友的过程中,让幼儿通过看看、比比、分分、尝尝,发现饼干的不同,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并进行分类。
3、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在活动中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进去,给他们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 、教学程序
课程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熊开饼干店》大家去买饼干为线索引导幼儿去观察饼干。
活动过程:
1、观察饼干的特征。
主要问题:你看见了什么样子的饼干?
给我们介绍一下。
小结:我们看见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各种各样的饼干。(师:帮助幼儿提升时注意:他看见的颜色是......,形状是......)。
2、选选、说说最喜欢的饼干
(1)选选自己最喜欢的饼干
要求:今天我们到小熊店里去看一看、选一选,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饼干,拿1块放在盒子里。
重点观察孩子能否按要求选择饼干。(关注个别幼儿)
(2)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饼干
主要问题:你的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孩子回答,帮助归纳、提升饼干的表面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抓住个别孩子的回答引导其他人发现:有的饼干有相同特征,玩玩饼干找朋友的游戏。
提问: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饼干?(幼儿回答:我的'饼干是圆圆的。)
师: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饼干是一样的。两个朋友一起来碰一碰。
师:还有谁的饼干是和他们不一样的。(幼儿回答:我的饼干是方方的。)
师:哪位小朋友和他的饼干是一样的。两个朋友一起来碰一碰。……
幼:我的是夹心饼干。
幼儿介绍夹心饼干时,注意帮助幼儿归纳、提升(它中间有奶油夹心,然后有两块饼干夹在一起的)
我刚刚听见有宝宝说有的饼干有夹心,那些宝宝拿的是夹心饼干举起手来让我们看看。夹心饼干和夹心饼干是好朋友,好朋友来碰一碰。
小结:形状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颜色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大小一样的饼干是好朋友……。饼干都有好朋友。
3、帮助饼干分家
( ……此处隐藏11041个字……塘里有许多鱼),一只小花猫只能捕一条鱼的游戏情境,让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当中,既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亲和力,又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三:游戏活动《摘桃子送给猴子吃》
1.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他们喜欢在各种游戏情景中模仿学习新知识,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将创设"摘桃子送给猴子吃"的游戏情景,让幼儿在操作游戏活动中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的物体,1个1个的物体合起来就成了"许多"的物体。从而达到了活动目的。
2.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幼儿交流。借助幼儿游戏时愉悦的心情提问,说说:"桃子树上有多少桃子?每个小朋友摘了多少桃子送给猴子?现在猴子有多少桃子吃?"可能这些问题是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这时幼儿可能会针对这些问题认认真真的回答。这样的活动,既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又能让幼儿实现活动的主要目的。
四:游戏活动《找朋友》。让幼儿在愉悦的活动中结束本次活动。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歌曲《找朋友》是幼儿最熟悉的歌曲,如果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参加音乐游戏《找朋友》,将是多么愉快的活动。为了丰富幼儿对"1"和"许多"的认识以及想象的空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把游戏玩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在游戏中让幼儿自由想象,如何在游戏中创设"1"和"许多"的情景,幼儿可以自由创设游戏玩法,引导幼儿变换游戏的传统玩法以"一个小朋友去找许多朋友"的游戏形式结束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知一个一个的好朋友合起来就变成"许多"的好朋友。
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在操作活动以及现实生活中感知"1"和"许多"的数量关系,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创设各种操作性的游戏,例如"分糖果给小动物们吃""串项链"等等,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哪些东西只有一个,哪些东西有许多个?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1"和"许多".
本次活动以《纲要》为指导思想,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在观察、感知、操作中结束活动。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如有不足,请多多指出!
小班数学说课稿 篇9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设计此活动,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希望能在活动中让幼儿掌握。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几种几何图形的相同点及区分。接着为了引出本活动的难点,我通过“变魔术”这一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感知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3、铺路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