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5-11-08 15:59:27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说教材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依据上述的教材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故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奇怪、严严实实”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2、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3、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精神。

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根据中段的阅读教学要求,我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体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疑问的为主线,读、思、义结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读书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在学法的确定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顺学而导,从而促进目标的达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说教学程序

预计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教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下面我详细地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安排。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三)交流感受,教师总结。

(一) 直接揭题,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围绕这样两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二、多点勘探,突破重点

这个环节,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

第一个小环节是感知怪石形象。

首先利用课文插图,(出示石头图)引起学生好奇心,提出问题,这块石头怪在哪里?(板书:奇怪)这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语句,使他们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感悟大石头之怪。

学生有可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

出示4个句子:

①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②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④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学生说到哪儿就理解到哪儿,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如果学生说到句一句二,我将在他们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一个“孤零零”凸显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 抓住一个“严严实实”彰显石头之大,这是二怪。

学生谈到这里时(句三: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我将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精妙,用换词的方法展开讨论,“很深很深”缩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从而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进而看出李四光很会提问题。

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楚。。

当学生说到这里时(句四: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突兀”一词。继而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上文中“孤零零”一词的理解。(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通过抓住关键细节,咬文嚼字,品味鉴赏,感受巨石之怪,那么,一块巨石竟然引出了李四光一连串的疑问,从这儿看出了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则可以通过交流真正感受到李四光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一系列好问精神。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读懂了它的内涵,真正做到了品味重点语言,突破难点。在理解品味之后进行角色演读,情景再现,先师生分角色读,再邀请学生表演读,重点读出李四光表示疑问的语气。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反复体验生活情境,感受石头的奇怪和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既是对这一部分的一个回归,也是朗读的一个展示,让学生互读、师生对读充盈到整个课堂。

阅读教学应以读悟语,以读悟情,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受到文本蕴含的人文熏陶。

第二个环节:感受李四光好问精神,执著品质

面对这样一块怪石,李四光是如何思考,解决自己疑问的呢?教师板书:?。

这个问题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老师与李四光的对话,重点指导学生读这段话:这么 ……此处隐藏7184个字……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生……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说课稿 篇7

《让世界充满爱》揭示了爱是关心,爱是帮助,爱是奉献的主题。歌词语言质朴、明快,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地方,加上歌词创作上的押韵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从这一层面上,学习这首歌词学生应乐于接受。

读着这首歌词,我们同时也感受到,它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浓浓的深情,揭示着爱的内涵,歌词三部分的内容脉络清晰又环环相扣。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歌词的意境和内涵,让我们在感情上能产生共鸣呢?在设计教案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

一、转变角色,让老师成为孩子中的一员。

我们的课叫《让世界充满爱》,爱是心底真善美的真切流露。虽然我和这些孩子不曾相识,但我坚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学习,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孩子们一定会接受我这名新成员。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也和他们一样,该看书时,拿着书一板一眼地读、想,交流讨论时,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读书赏析时,用眼神、用握手,用评语来传递真情,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我真心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享受这优美的语言,体验这浓浓的真情。

二、扎实训练,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对于简短的内容,我希望能把它上得丰厚醇香,尽量展现出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1、反复品读 词句。

在这三部分的学习中,我将描写部分1——4句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以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你们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的描写体会到这丰富的爱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情境朗读、评读等,反复品味文本,以体会其传达的情感。

根据课堂学情,尝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读传情,在自读、互读、引读、评读、赏读中让爱的旋律在每个人心中奏响。

2、关注学习的整体性。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自读体会,初步感受歌词的主题——爱;再通过对歌词三部分内容的逐层学习,渐渐领悟到爱是关心,爱是帮助,爱是奉献的主题,真爱是心与心的坦诚交流;最后又回归整体,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升华情感,加深对“爱”的感悟。

其实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关注全文学习的整体性,还应关注局部的整体性。如同写字,每笔不仅有它在整个字中的占位,它自身也讲究起笔、行笔、收笔,这一笔既是整个字的一部分,又有其独立性。同样的道理,教学的每个环节既是环环相扣互有联系的,同时它也应有独立性。这些环节小到每个部分的学习,再小到每句话的学习,学习的过程每一步怎样进行,达到怎样的效果:怎样开始,怎样放开,又怎样收拢,让每个环节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努力让每个环节的学习要求、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明晰起来,力求引导孩子开展有效的语文活动,品尝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点思考与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