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15 18:11:04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卫填海》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4、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________。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________。

面对________,精卫________。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

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

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以学生相对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写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葬身东海,化为精卫鸟,每天口衔树枝和石块填海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精卫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极富传奇色彩。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读正确、流利,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展开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喜欢文言文,热爱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与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温旧识,引课题

1、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

2、这些文言文有什么特点?你们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的方式再一次勾起孩子们的文言文的认识,回顾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扫字词,读流利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表示人物称谓的词:少女、女娃、精卫。强调“少”字多音字的读音,弄清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2)出示表示精卫行为的词,交流识字方法。

(3)生字“曰和衔”教学,指导书写。

(4)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协助正音。

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师生配合读。

6、全班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朗读,先学生自读正音,后由老师示范读,学生画出节奏后不断尝试朗读,指名读,全班配乐读,多种形式的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感,读出“文言之味”。】

(三)说故事,品人物

< ……此处隐藏21919个字……/p>

(1)精卫是谁?(板书:炎帝之女)

(2)她为什么要填海?(板书:起因:东海淹死炎帝之女)

(3)她是怎能样填海的?(板书:发展:精卫日日执着填海(坚持不懈决不放弃))

2.围绕三个问题讨论学习这篇课文。

3.再读课文说一说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些什么?

4.编成课本剧来演一演。

生找伙伴扮演读。先找一组同学分角色读一读,再到前边扮演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佩戴大海、精卫的头饰,以扮演的形式继续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学生对精卫填海坚定的信念就会理解的更为透彻。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三、反思课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扮演得都很好,大海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到底能不能把大海填平呀?(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精卫有毅力我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因为即使精卫填不平,还有它的`子子孙孙,它的子子孙孙也能把大海填平。……)

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板书:结局:子子孙孙奋斗到底)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同学们,真的有精卫这个人吗?这是个神话,精卫这个人是不存在的,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老师这也有一首小儿歌送给精卫。你们想听吗?

你是一只小小鸟/本为炎帝女娇娇/立志填海不动摇/恒心惊天地/意志冲九霄/感化多少人/激励几代朝/我唱只歌儿献给你/你精神长在永不老/老师希望你们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也都能像精卫一样勇敢、坚定。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识记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4、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图导入,初步讲述

1、中国古代有很多神话故事,老师带来了几幅图,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话故事。谁愿意猜一猜?(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图片)

2、生猜图。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神话故事就是精卫填海。(板书课题)

4、谁能讲一讲你所知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

5、生讲述,师相机板贴: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并根据板贴梳理故事。

6、这则神话故事记录在《山海经》中,今天我们就看一看《山海经》中记载的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图引出故事,再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故事,相机将故事的脉络贴在黑板上,不仅有助于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还能了解学生的语言品质,为后面的学习与提升做了铺垫。)

二、初读文言,读准读通

1、《山海经》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先来跟老师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指名读,师正音,重点是“少”“溺”“堙”。

3、指名领读。

4、生齐读。

(设计意图:教师的领读作用非常大,在领读的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读正确的字音,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语感,并不是仅仅画停顿符号所能解决的,教师正确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会读,且要发动学生领读,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三、理解大意,再次讲述

1、课文读完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找一找不理解的字词,再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交流,看看最终不理解的有哪些。

2、小组合作。

3、交流反馈,重点解决“少女”“故”“堙”的含义。

4、理解: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就是从这篇文言文变化而来的,同学们能不能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这五个环节,贴到对应的句子下面呢?

5、请学生到黑板前贴,交流点评。

6、那你能不能根据这篇古文再来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生讲述,师点评。)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学习还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交流不理解的地方,通过结合注释、同伴互助来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在交流实践中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把“游泳、溺水、化鸟、衔石、填海”贴到相应的语句下面,能构建起文言文与学生已知情节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大意。再一次讲述是建立在理解文言大意基础上的,是比第一次讲述更有品质的。)

四、研读神话,生动讲述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非常感人,要想讲好这个故事,我们不妨发挥合理的`想象。

1、请大家看第一句,一起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文言文呢?(生讲述)

3、老师教你一招,后面加上类似“女娃特别可爱”这样的句子,会让故事更加生动。你来试试看。(生再次讲述)

4、同学们看,我们在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编进一些恰当情节,就会让故事更加生动。这样的方法叫“添枝加叶”法。

5、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一处,运用“添枝加叶”法讲一讲。稍后我们一起交流。

预设: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游”的动作、“溺”的语言来展开。

②练习:这个时候,精卫心想:

③朗读。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①学生讲述,可以围绕“衔”“堙”来进行。

②书写“衔”。

③从西山衔来木石,来填东海,你想问精卫什么问题?

④如果你是精卫,你要怎样回答这些问题?

⑤说一说:这是的精卫。

⑥朗读。

6、小结:

①齐读课文。

②运用“添枝加叶”法把课文完整地讲一遍。(请学生到讲台前講述,其他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先以第一句作示范,学习“添枝加叶”法讲故事,再迁移运用“添枝加叶”法,将课文剩下的句子生动地讲述出来。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表达的生动性。同时,句子练习、提出问题、角色互换、练习说话等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精卫的鲜明形象,感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精卫填海》表现出的是古代先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

2、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做正确的事情时,也要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要像精卫一样坚持、勇敢。能说一说在哪些事情中要发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吗?

3、总结。

(设计意图:揭示精卫勇于抗争的精神,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将课文与生活联系,将语文与育人相结合。)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

《《精卫填海》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