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

时间:2025-11-23 20:23:08
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1

创新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要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孙悟空,因此帮助学生感受它最初的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猜测大体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4.感受石猴集猴、人、神于一体的形象。

5.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交流,导入课题。

1.图片激趣:课件出示不同版本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的封面图片,学生仔细观察。

2.引发交流:

(1)从封面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你读过这本书的那个版本?(学生自由发言。)

(2)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西游记》都不陌生,有的读了里面的某个章节,有的读了里面的某一小部分,有的甚至读完了整本书。作者在这本书里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那么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做简单介绍。)

3.导入课题: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喜欢的人物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孙悟空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通过学习我们来了解最初的孙悟空。(板书课题:猴王出世,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读懂词语,理清课文结构。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名曰、耍子”等,可以猜一猜意思。

(1)默读课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2)小组交流,互相订正。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①名曰:名字叫作。

②围圆:文中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③灵通:文中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④耍子:玩。

⑤石窍:石头边隙。

⑥石碣:石碑。

⑦镌:刻。

⑧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形容非常高兴。

⑨瞑目:闭上眼睛。

⑩造化:福气;运气。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家当:家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2.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分别描写了哪些内容?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只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可以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欣赏影视,感受人物。

1.多媒体播放“猴王出世”影视片段,学生欣赏。

2.根据影视片段的内容,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概括自己心目中石猴的形象,把自己想到的词语或短语写在课文插图旁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几位写得好的学生的词语和短语,鼓励学生评议交流。(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勇敢、天真、活泼……)

3.赞武松。

(1)课件出示:这真是一个 的石猴啊!

(2)学生试着给上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字词,把句子补充完整。

(3)全班交流:

①这真是一个 机灵 的石猴啊!

②这真是一个 顽皮 的石猴啊!

③这真是一个 聪明 的石猴啊!

④这真是一个 勇敢 的石猴啊!

⑤这真是一个 天真 的石猴啊!

⑥这真是一个 活泼 的石猴啊!

(4)学生是这朗读句子,在朗读中表达自己对石猴的赞叹之情。

四、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一)导入话题:以上同学们说出了对石猴的.评价,如野性、机灵、顽皮、机警、聪明、勇敢、天真、活泼……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石猴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能表现石猴这些特点的句子或段落,并在旁边写下所表现的石猴的特点,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自由演读课文,并圈画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相机进行个别指导。

(三)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四)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 ……此处隐藏6257个字……,可他还是坚持爬到顶了。”

“诺比斯比也爬了上去,还君临天下似的站在上面。”

“轮到加伦了,他嘴里嚼着面包,几下子就爬上去了,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

4.教师:请同学们反复地读一读这些语句。

5.教师:你们从这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爬横木有些困难,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比较轻松和简单的,而对于涅利来说却非常的困难。)

6.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语句中感受到这一点的?(学生反馈)

7.教师抓住关键语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涅利身体瘦弱,爬上横木顶这项体育活动又是那么的困难,可涅利做到了,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这个问题。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拼音,写词语。

shānɡ bā xū shēnɡ shuānɡ bì ɡē bo zhǒu

( ) ( ) ( ) ( )

wò shǒu biē qì xī ɡài jīn fà bì yǎn

( ) ( ) ( ) ( )

4.比一比,组成词。

洛( ) 饶( ) 膝( ) 臂( ) 憋( )

落( ) 绕( ) 漆( ) 避( ) 蔽( )

5.补充词语。

七( )八( ) 风( )日( ) 气喘( )( )

君( )天下 旁( )无人 小菜一(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3.总结全文,给予学生启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懂得相互欣赏和鼓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探究涅利是怎样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2.难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并懂得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摘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授课

1.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爬上横木顶”)

2.教师:涅利是一个瘦弱的孩子,但他也爬上了横木顶。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突破重难点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⑴思考并交流:涅利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

⑵谈谈你对涅利的认识。

⑶画出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心理感受,有感情地读读。

2.教师指名反馈:爬上横木顶困难大,涅利是那么的瘦弱,他为什么能爬上横木顶?(因为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鼓励)

3.教师追问:老师和同学们是怎么关心、鼓励涅利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表达大家关心、鼓励涅利的语句。

4.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5.集体反馈。

“这时,加伦在胸前抱起双臂,眼睛盯着那些起哄的人,那神情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就是当着老师的面,他的拳头也绝不会饶人。”

“老师对他喊:‘下来吧’!”

“可怜的涅利!我真希望能从底下帮他一把。”

“这时,加伦、得洛西和科勒提都在大声喊着:‘涅利,爬上去!再加把劲儿!”

“好样的!”下面的'人欢呼道“再坚持一下!”“瞧啊,涅利抓住平台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他鼓掌。‘好样的!’老师也向他喊道“好,下来吧。”

“我们又鼓起掌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7.教师小结: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下,涅利战胜了自身身体瘦弱的缺陷,终于爬到了横木顶上。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涅利是怎样爬上横木的。(教师再次出示描述涅利爬上横木顶这一过程的语句)

“涅利又开始往上爬。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可他没有听,努力坚持着。”

“涅利气喘吁吁,用尽了力气,爬到离横木顶只剩一臂远的地方。”

“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而的我们。”

8.教师启发学生再读语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这些语句的朗读,感受到了涅利爬上横木顶的艰难。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

9.集体反馈:涅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自信、坚强、努力、自立)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涅利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战胜了自身身体的缺陷,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出色地完成了爬横木这项艰难的体育活动。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三、总结,深化文章主题

1.教师:涅利爬上了横木顶,同学们是怎样赞扬他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最后一个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2.指名反馈。

“他很棒!”

“他跟我们一样爬到顶上了。”

“他是很勇敢的,您知道。”

“他很能干!”

“他并不比别人差。”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语句夸一夸涅利。

4.拓展思维:同学们,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涅利说什么呢?(学生自由抒发对涅利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5.教师:同学们当着涅利母亲的面说了这么多赞扬涅利的话语,涅利母亲和涅利感受如何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指名反馈。(快乐、激动、自豪)

7.教师:从这一段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反馈:母亲对涅利的爱,她“握了握几个男孩的手”、“拍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

8.教师:同学们,文中还有几处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找。

9.集体反馈。

“母亲一只手放在儿子的头上,轻轻地说着,每说出一个字,都让她费了很大的劲儿。”

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7猴王出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