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勇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气》教学设计1小组比赛,深入探究
1、教师激励: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比赛,请各小组按照比赛要求做好准备。
投影出示比赛规则:
a、小组内轮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0分)
b、请一名学生汇报本组对研读的事例的感悟、体会和有个性的见解。(20分)
c、请一名学生读一读找到的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谈一谈本组的理解。(20分)
d、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20分)
e、给研读另外两个事例的学习小组分别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对别的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20分)
2、展开比赛,教师扮演评委及比赛组织者,予以调控、指导、点拨、小结、评分。
3、教师对比赛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优胜学习小组,并请组长介绍取胜经验。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引导: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水到渠成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投影出示,示意学生齐读)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投影接着出示,教师引导学生齐读)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4、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迪。先跟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感情读背,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听写本课的生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教师示范背诵一段,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背诵。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
《勇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五、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比一比谁先走过作者的情感线路。(椭圆代表情感变化,问号代表其变化原因。)
《勇气》教学设计3《花的勇气》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整篇文章情景交融,两条脉络交相呼应。
一、聚焦文章的写作线索
第一条作者情感线。情感的跌宕起伏
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
第二条花线:绿色草地,没有花踪—拨草现花,五彩缤纷——雨中绽放,勇气喷发。
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本着一个思想是能学生读懂的老师就不教,要教就教学生不懂或懂得不透的。所以情感线,我放手让学生自学,以练习题导学,然后检查方式抛出全文的写作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感发展线索,奠定本课情感基调。我个人以为难点是在对花的勇气的感悟上,所以我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写“花的段落”。
二、聚焦在写“花的段落”
文中写花共有3处 ……此处隐藏22393个字……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学生聚焦最有温度最有情感的词进行交流。(预测:冒,改天换地、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
(1)冒,可以换哪些词?(钻 挤 露 ……)那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强大、很有气势)冒的结果呢?(读句子)
(2)“改天换地”是不是说天地都改变了?改变的是什么?联系整句读一读。回顾画面的不同。(出示三个段落)。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
(3)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画面吗?学生自读。
刚见草地, 只是绿色连着绿色 ,感到____失望_ ;
拨开草看, 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感到____惊喜__;
离开之前, 看不到草地上的花 ,感到____遗憾__;
雨中去看, 一片花的原野 ,感到___惊奇 。
整个心灵整个心情,从失望到惊喜,又从怕见不着花的遗憾到无比的兴奋。
因为曾失望、吃惊、遗憾,所以这一片花的原野更作者激动不已。
欣赏画面配乐范读——全体配乐读。
四、扣词想象,二解“勇气”
师:几天里,没有花的绿地成了花的原野,让作者想到了花的勇气。(出示最后段)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发现花的勇气了吗?(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你发现哪一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最能表达这份勇气?
引导体会“拔地而起”:我们以前知道什么拔地而起?是啊,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吗?(我被那份力量与勇气深深地折服了)
同学们,作者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挤出草丛,齐刷刷地(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敢于在冷雨中( ),因为有勇气,小花们让寂寞的绿地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 )。
指导读最后一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五、拓展写话,三解“勇气”。
1.写一写。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师:这就是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感受着花的勇气,是否让你想起了种子的勇气、飞蛾的勇气、松树的勇气,以及其他一些生命的勇气?请同学们用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词语,写下简洁的一句话。
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种子的勇气——( )
(飞蛾)的勇气——( )
(梅花)的勇气——( )
( )的勇气——( )
2.诵一诵。师:是的,同学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请记住,只要你拥有勇气,就拥有希望。这就是生命的意味。看到的是冷风冷雨中拨地而地的小花,想到的是生命的意味。这不能只是眼前一亮,更是心头的怦然一震。让我们读出内心深深的震撼吧。齐读最后段。
六、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师:《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然窗前一束艳丽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睡熟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师: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欣赏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
《勇气》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阅读,培养学生观察画面的能力,享受阅读的情趣。
2.以读、说、绘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童书,感悟诗意面对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啦!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有趣的童书。(出示书)书名是——板书:勇气
二、观察封面,初步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封面:读一本书要从书的封面读起,从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伯纳德?韦伯
教师简介作者:伯纳德?韦伯,1924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在一个很有创造力的家庭长大。虽然小时候常搬家,但家人总是会确定新的落脚处有图书馆与戏院。“喜欢鳄鱼”成为他开始创作童书的动机,他还创造出一个著名的童书角色——鳄鱼莱尔。伯纳德常走访小学与读者接触,他尤其鼓励小读者把看完故事的感受和自己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再发展成新故事。伯纳德曾出版的童书超过30本,其中《勇气》一书出版后,在美国和日本都引起了热烈反响。
3.出示横条上的内容:
荣获《父母必读》红泥巴20xx年度全国十佳童书第1名。著名儿童阅读专家阿甲倾情翻译。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彭懿推荐。让学生读一读,再说说了解了什么?
三、共读童书,随机设疑。
1.教师读第3—8故事内容,学生边听边看图。
随机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图,为什么这里的勇气令人敬畏?为什么说这里的勇气平平常常?
2.学生自由读第9—32页。
要求:①读一读句子,再看一看图画。
②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书中为什么这样说?
3.交流:
勇气,是刚搬到新地方,你大方地说:“嗨,我的名字叫伟利。你们呢?”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
勇气,是改掉坏习惯。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勇气,是不开灯就上床睡觉。勇气,是小草从冰雪下破土而出。勇气,是坚持自己的梦想。勇气,是我们相互给予的东西。
四、整体回味,感悟延伸。
1.故事读到这儿,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你有哪些收获?
3.哦,勇气,你到底是什么?
出示:勇气,是()。
4.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亲身体验或者亲眼目睹的“勇气”。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什么是“勇气”,再配上图画。
6.展示学生的创作。
五、推荐绘本,阅读延续。
1.经典的绘本故事非常多,感兴趣的可以找来读一读。阅读绘本,要注意观察、想像,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分享精彩的片段。
2.推荐绘本书目:
《爱心树》、《一片叶子落下来》、《花婆婆》、《蚯蚓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