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0 15:59:05
【热门】《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热门】《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2、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导入:【出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醉云走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乡村:那里柳枝摇曳、流水潺潺、鲜花遍地、果实满园。如果说都市的生活带给我们的是繁华昌达,那么乡村宁静美好的生活就需要我们用心细细体会。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乡下人家”。

二、设疑:

1、乡下人家、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 “迷人”、“风景”)

2、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描写了几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七幅)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七幅画的名称来。【出示图】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雨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曲催眠

3、让我们继续走进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画,感受田园诗情。

三、小组交流

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①这七幅美景中,哪一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美地读一读,想象画面,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乡村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的?

2、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3、首先,我们来完成文本探究的第一题。这七幅图,你们愿意展示哪一幅?……

请各组准备展示内容。

小组展示时请同学们自然、大方的表现自己。

四、班级展示

a、展示:课堂探究(一)

首先,我们来交流课堂探究第一题。

导语: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一 、屋前搭瓜架

1、展示(读着句子,想象画面,有着自己的感受,真会读书。)

2、比较

⑴ 【出图】“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写了乡下人家的瓜和叶,后面说的是城里的石狮子和旗杆。

师:(看图)这些石狮子和旗杆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说)

师:是的,这些石狮子和大旗杆也许会让人感到很气派,然而乡下人家门前的装饰却是这些普普通通的瓜和叶,这又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自由说)

师:是呀,通过这些石狮子与大旗杆的对比,乡下人家这些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的瓜和叶,更让人觉得亲切、舒服、十分可爱。课文里的这个句子正式通过对比的写法把这独特、迷人的景物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好好地体会体会。你们读前半部分,老师读后半部分。(读句子)

咱们再交换来体会体会,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

同学们,乡下人家屋前瓜藤缠绕,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十分可爱。

二 、门前种鲜花

过渡:同学们,乡下人家的“可爱”远不止这些,更可爱的将会展现面前。请下一组同学来展示。

1、展示

2、分析

(1)为什么说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你真会思考)(学生回答)【出图】解释

(2)作者为什么要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作者用了“朴素”和“华丽”来写这些花,老师把这两个词写在黑板上,你有什么发现?

是的,这两个词真好是一组反义词。作者这样说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朴素、华丽到底是怎么样的?(生思考)

乡下人家把它们种在哪了?(门前的场地上)有漂亮的花盆去装饰它?

这给你怎样的感觉?它是一种自然的美,朴素的美。

再看看这些花的颜色和它们的样子,怎么样?给你又是一番怎样的感觉?鲜艳、大方、色彩明丽、非常地华丽。

3、美读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也正是这一组看似矛盾的反义词,才让我们的农家小院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一起来读。

三、 雨后春笋冒

过渡:来,雨后春笋冒。

1、展示

2、细读

⑴ 补充:从“许多”“成群”发现多。

我从“探”字发现这是一个拟人句。(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秘密)【出示图】竹笋迅速地往上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偷偷的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这个拟人句怎样读呢?(顽皮的、欢快的)

自己试着读一读。

你现在就是这些小春笋,把这个拟人句读读。

范读。

请带着你的理解读读。(指名读)多可爱的小笋芽儿啊,告诉大家,你“探出头来”想看什么?(生自由答)

3、积累

说得真不错!想当小笋芽的同学请带着自己的渴望,带着自己的迫切都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能背下的同学试着来读一读吧!

花藤满架,绿意盎然,雨后春笋,生机勃勃,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啊!在这些美景前我想起了诗人高鼎曾经吟咏过的一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全班齐背)

四 、院里鸡觅食

过渡:乡村人家的植物美,动物更美。【出示空白图】

1、展示

鸡爸爸

鸡妈妈

2、真是幸福的一家子!

五 、河中鸭玩耍

过渡:那河中的鸭子呢?

1、展示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2、理解

补充:我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

我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读书就是要这样,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3、美读

乡下人家,鸡鸭成群,这里就是他们自己的家,请同学们 ……此处隐藏23155个字……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鸭群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明人静图)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导语: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味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⑴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⑵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体回顾,延伸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披文入情──《乡下人家》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描写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的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本身就处在农村,因此班上的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但是他们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于乡村田园风光,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所以就不太在意、尽管这样精美的文质,也不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们、但我还是试了一下。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先让同学样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接着,我带领着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所以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多多少少地体会了自己深处乡间的一种幸福感。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纠正字音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几次打断了学生。因此,我想课前预习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热门】《乡下人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