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1丈夫在说话,妻子在笑,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样的情景再普通不过,但对于雷建国一家来说,妻子的笑来之不易。雷建国的妻子魏金霞患脑梗15年,在他日复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半身不遂的妻子依然穿得体面,吃得营养,了解着一室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情。
雷建国是宁夏中卫市人,今年71岁,妻子魏金霞今年67岁。20xx年,魏金霞被确诊为脑梗,身体僵硬麻痹,行动不便。
拿到确诊结果的当晚,雷建国久久未能合眼,心疼、难过、愧疚等多种复杂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早在20xx年,妻子时常头晕反胃,雷建国立刻带着妻子寻医问诊,想调理好妻子的身体。而妻子原本以为自己身子骨硬朗,身体不适可能是由胃病引起的,因此并未深入治疗。
雷建国当时在乡镇企业工作,妻子在家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种地的家务活。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个家庭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作为顶梁柱,雷建国随即辞去了在乡镇企业的工作,回家照顾妻子。
“我们是一家人,不管遭受怎样的风雨和打击,都要一起面对,我会成为她最坚强的依靠,守护好陪我度过半生的妻子。”这些年来,雷建国的生活以妻子为圆心,他日复一日精心照料着妻子的生活起居。
魏金霞每天的洗漱、吃饭、三次吃药、三次锻炼等日常护理,雷建国全部亲力亲为。为防止妻子久卧在床肌肉萎缩,他还自学了按摩,从手臂到双腿,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为妻子按摩。
妻子的吃饭问题是雷建国最为忧心的,因为咀嚼吞咽功能受损,她每天只能吃软食,每口只能吃一点点,稍有不小心,就会吐出来。每次吃饭时候,雷建国总是拿着小勺子,一点一点不厌其烦地喂进妻子嘴里,时不时帮妻子擦擦嘴角。喂妻子吃完一顿饭,往往要耗上一个多钟头,天热的时候,一顿饭吃完,雷建国满头满身都是汗水。
魏金霞不能正常说话,雷建国没有放弃与她交流。他与妻子说话,给她讲趣闻,读新闻,让她了解这一室之外正发生着的事情。虽然不能说话,魏金霞总是仔细地听,看着雷建国在认真地讲述,看着看着就笑了。
夜里睡觉的时候,雷建国也不敢踏踏实实地睡过去,每隔两三个小时,雷建国就要起身查看妻子的状况,帮妻子翻身、换尿不湿,让妻子能舒服一些。天气好的时候,雷建国会专门帮妻子换上好看的衣服,把妻子抱上轮椅,推到门口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心尽力维护妻子的体面。
自妻子得病后,雷建国的`生活范围骤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圆,而妻子所处的位置就是他的圆心,照顾妻子日常生活成为了雷建国生活的全部。
让雷建国觉得最艰难的,是妻子不定期的大小便失禁。每当发生这样的情况,雷建国都要帮妻子擦洗身体,洗裤子洗床单。看着丈夫独自一人忙前忙后,妻子总是忍不住哭出声来。然而,雷建国从来不会在妻子面前抱怨,他说,自己心里也有苦,但他不能在妻子面前表现出来,不想让妻子难过。
在雷建国的长期坚持下,他的家中一直保持着干净整洁,从卧室到厨房、客厅,朴实却处处透露着雷建国对生活的爱,对妻子的爱。去过雷建国家的人都赞不绝口,夸赞雷建国在遭遇家庭重大变故后还能尽力让这个小家干干净净,温暖如故。雷建国的回应依然让大家感动,他说:“我把家里收拾地整齐些,她看到了,心里也能开心一点。”
近期,中央文明办发布了20xx年8月“中国好人榜”,雷建国荣登“孝老爱亲”好人榜,15年倾情陪伴、悉心照料脑梗妻子的好丈夫故事广为人知。雷建国用亲身行动树立起孝老爱亲的榜样,用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雷建国说:“别人都说我是模范丈夫,但是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每一天,雷建国依旧把妻子照料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自己抽时间锻炼身体。年过古稀,他希望自己仍然能保持健康,以便好好照顾妻子。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2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xxx,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xxx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xxx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xxx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xxx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xxx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xxx发脾气。这时,xxx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xxx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xxx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xxx的父亲——xxx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xxx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xxx,他这条命,是xxx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 ……此处隐藏10752个字……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廖目芝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廖目芝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廖目芝心中所有的阴霾。
廖目芝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廖目芝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廖目芝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没有豪言壮语,困境中却不言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独自把残疾的孙子抚养成人,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侯威的病情终于渐渐有了好转,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奶奶的艰辛,每次一听到“奶奶”二字,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用真情感动了你我,用真爱延续了孙子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她让我们知道,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用爱延续生命,有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廖目芝。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篇12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
XX水文测报中心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女,她是一名普通的水文女工,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迹,但她有一颗赤诚的敬老爱老之心,有一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她的名字叫XX。
XX毕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现工作于XX水文测报中心工作,已在基层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年。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不仅在工作中展现了一位勤劳、能干、敬业、团结的工作精神,她还多年来无怨无悔的侍奉于父母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料,拳拳之心,眷眷之情,十几年如一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含义,谱写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赞歌。
那是7月的一天夜晚,身体一直比较健康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下半身没有了知觉,不认字的母亲吓的说不出话来,是邻居焦伯给她打了电话才得知父亲病情。
她放下值班电话,连夜把父亲送到市中心医院,可还是晚了一步,由于出血量较大,术后父亲不得不在医院康复治疗九十多天。
此时,正赶上当年汛期,她白天要赶往单位值班,夜里要返回医院守候病床上的父亲,一直坚持到父亲出院。
那些天来,她每天以泪洗面,她后悔、自责,父亲在发病的前三天告诉她他头疼,由于忙于工作,她简单的给父亲检查后说没事,可能是这几天不分昼夜连着上班,熬眼熬夜累的,过几天水位平稳了,你休息几天就没事了,可这一切都太迟了。在医院里,她每隔半小时就为父亲翻一次身,接一次尿,一天多次喂流质食物,虽然父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还是留下了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父亲再也不能开口说话了,右侧腿和手也不会动了。他变得脾气暴躁,不配合医生的治疗,见到有人来就会拉着对方的手痛哭一阵,拒绝治疗。
这个时候,她每天抽空到他身边坐一会,给他讲些新闻,陪他说说,聊聊天,给他讲些开心的事,让父亲看到生活的美好,重新树立起面对新生活的信心,一天天过去了,渐渐的父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终于要出院了,母亲遂把她们姐妹仨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说:“现在你父亲这个样子,恐怕我们不能单独生活了……”,母亲的话刚开头,两个姐姐就争先恐后的说让老人家和她们一起生活。此时此刻,一家人的言行真是让人感动啊!这时她低头沉思了一会,然后平静而又理智的说:大姐在县城上班,离市区远,不方便;二姐两口子双双下岗,生活上还有些紧凑,还是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吧,因为她的爱人胡文松也特别孝顺。
就这样,为了能够照顾好父亲,又不给两个姐姐增加负担,她忍痛把一岁八个月的女儿送到了远在XX的姑姑那儿。同时,为了不影响单位工作,她起早贪黑照顾父亲,和母亲一起分担家务,为父亲喂饭、洗头、洗脚、洗澡、穿衣、接屎接尿,这些繁杂琐碎的事情成了她每天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上班时母亲能替她照顾一下,下班到家她就是拳打脚踢一直不停的忙活儿。
因为母亲身体也不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能过于劳累。为了让父亲缓解病情,她还主动学习了按摩技术,每天给父亲捶背、测血压、洗头、暖手暖脚、剪指甲、按摩他右侧没有知觉的身体,还经常送父亲去聋哑学校练习发声,学习数字,用左手练习写字。
虽然父亲偏瘫多年,但经过她细心的照料和护理,父亲的身上竟然没有起一丁点儿褥疮。
父亲由于活动量小,又加上长期服用降糖降压之类的药物,所以胃肠蠕动慢,服用润肠泻下药,效果也不佳,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用手去扣。
这样的`情况每周都得一到两次。
记得在医院有一次出现了大便干结十余天,并伴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情况。
肚子涨的要命,于是她就给她父亲用肥皂水灌肠,灌了两次没起作用,她就用开塞露给他润肠通便。
一个小时后开始起作用,但效果还是不佳,她就找护士要了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开始用手抠,开塞露的液体和粪便顺着屁股、腿一直往下淌。
父亲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堵在她心口的石头也落下了。平时,最了解父亲的人是她。
她对父亲的饮食向来是非常讲究的。
为了给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她特意买来《高血压食疗食谱》这本书,不断换着花样给父亲做可口的一日三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经过她长期的悉心照料使得父亲的身体日渐好转。
十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无悔的付出,毫无怨言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
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她在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勤奋工作,安守孝道。
她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同时也让人们真切的感受到:忠孝可以两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赢得了单位全体干部职工的尊重和推崇,她们为XX的事迹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