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05 13:47:05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1

通过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在一组童谣的比较阅读中,让学生了解童谣中多样的生活内容,并对童谣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老师可羡慕你们了,花儿一样的年纪,无忧无虑,看着你们的样子不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最喜欢倚在奶奶身边听奶奶念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台。”设计意图:教师充满趣味的诵读及歌谣内容的诙谐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2、你喜欢这首童谣吗?为什么?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几首像这样好听又好玩的童谣,请你们打开书册,看看都有哪些童谣吧?(《问答歌》《贴鼻子》《十二月菜》) ☆

二、趣读童谣,感知内容

(一)自由认读,读准字音,句子读流利

1、那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几首童谣,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认读是开始感知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

(二)指导朗读,感知内容,体会乐趣1《问答歌》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首童谣《问答歌》?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正确。

孩子们,你知道童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原来,两个小朋友初次见面,他们在一问一答中知道了对方的名字。 (2)你平时是怎样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你姓啥?”

请2-3名同学试读,引导学生读出相交朋友时欣喜、急切、询问的语气。男生女生配合读完整首童谣。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引导学生感知童谣的内容,体会问答的语气及节奏,自然流畅地读出童谣。2《贴鼻子》

2、谁愿意读一读第二首童谣《贴鼻子》?请一名学生读童谣,注意字音的正确。

(1)这首童谣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排好队?为什么不能说话?

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这首童谣讲了“贴鼻子”这个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请3名学生到台上做游戏。

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在具体环境中运用语言。预设: “他们没有排好队,你怎么提醒他?”

“你们读的太着急了,贴鼻子的同学是蒙着眼睛的,你们怎么读呢?”

“在游戏中,他刚才不小心撞到了黑板上。把这个游戏中的意外情况加入到童谣中,会更有意思。”

“哈哈,鼻子贴到了哪里呀?”

“你们真聪明,立刻改了最后一句。哈哈,鼻子贴到脸外面。”

“根据我们的游戏过程,这首童谣也有了变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新的《贴鼻子》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读童谣了解游戏规则及方法,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将读懂的文字与真正的游戏配合起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把握童谣的节奏,同时再次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后面的即兴创编也是让孩子感受童谣与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童谣是源自生活的3《十二月菜》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三首童谣《十二月菜》。 ( 2)这首童谣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这些蔬菜在它生长的时间里长得怎么样?你能找到描写的词语吗?(刚发绿、长得好、嫩青青、红彤彤、甜又香、脆生生、家家有、水灵灵)认真读读这些词,写了蔬菜的哪些方面?(颜色、长势、口感、外形、多)

师:这首童谣是怎样写了蔬菜生长的时间?(从一月到十二月有规律的写) (4)这些蔬菜这么好,你喜欢吗?你想怎样读出来?

老师引导学生用比较简单地读童谣和拍手有节奏地读童谣两种方式。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关于科学小知识的童谣,首先让学生读童谣学知识,再让他们感受词句,积累语言,最后拍手诵读,感知童谣的清脆节奏和朗朗上口的韵律。

三、比较阅读,寻找异同

(一)感知童谣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特点。

(1)我们一起读了这么多的童谣,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预设:

1.童谣读起来不像平时读到的课文,有点像唱歌,但是又跟唱歌不一样,可以打着节奏读,很好玩儿,充满乐趣。设计意图:这样的谈话是为了让孩子们感知到童谣就像是没有乐谱的歌谣,它可以有节奏地唱,可以有节奏地说,因此很好玩。 2.童谣里写的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事。 《问答歌》属于交往性的童谣,《贴鼻子》属于游戏性童谣,《十二月菜》属于生活常识性的童谣。

3你想把自己的事编进童谣吗?你想把什么编进去呢?(喜欢看的书,喜欢玩的游戏、天气、动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童谣大都源自生活,很多都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感知童谣的丰富内容,更体会到自己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体会歌谣具体内容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差别。那你有没有发现这三首童谣不一样的地方呢? 1表达方式不一样。

《问答歌》使用一问一答的.方式。

“你愿意用童谣的方式交朋友吗?现在你想问问谁?” “除了问朋友的姓,你还想问什么?”(问名字,问住址,问喜欢读什么书,问喜欢玩什么……)请大家跟身边的同学一问一答尝试编出属于自己的童谣,看看哪个小组的童谣最有趣。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模仿创编,体会童谣的生活化特点,同时对童谣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2具体内容不同。 (1)《贴鼻子》写了游戏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你有喜欢的游戏吗?想想是几个人玩?规则是什么?怎么一步一步地玩?结果是什么?试着编个歌谣吧!”例如:(2)《十二月菜》是有规律的,从一月按顺序写到了十二月,写了蔬菜的颜色、味道、长势。 “你还见过这样有规律的童谣吗?” (出示《拍手歌》)

“我知道,现在同学们的生活非常丰富,除了每天上课学习,课下还学习唱歌、跳舞、弹琴、吹笛子等等。你每天的生活也可以这样来说一说。”(星期一……星期二……)设计意图:每一次创编都会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童谣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会不断激发他们对童谣浓厚的兴趣.☆

四、总结拓展

孩子们,好玩的童谣很多很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着童谣认识新朋友,说着童谣做游戏,说着童谣增长知识,我们的生活有多丰富,童谣就会有多么好玩儿。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在课后继续寻找好玩的童谣,继续我们幸福的生活吧。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2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 ……此处隐藏30079个字……,与当时的主流倾向相反,作者没有描绘炮火纷飞的场景,没有塑造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而是流连于战场的边际,通过清新细腻的细节描写,谱出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在普遍追求严肃、宏大的文学叙述风格的年代,这样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谱写出那个年代的人情美于人性美。

⑥联一联。比较《百合花》和《哦,香雪》在叙事视角选择上的共性——在解放战争和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背景下的诗化表达。

明确:

《百合花》的诗化表达:

1.弱化战争背景,专注情感描写

2.以女性体验为本位,疏离主流叙事倾向

3.用细腻化的细节描写,弘扬人性的美好

《哦,香雪》的诗化表达:

1.回避重大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

2.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青春之美

3.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淳朴的心灵

小结:

茹志鹃在《百合花》上的创作成就,不只是在其小说语言的优美上,更重要的是她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抒情桎梏,不再着眼于叱咤风云的、形象高大的英雄人物,而是开始在作品中以女性视角去关注革命战争大背景下的普通群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发掘普通人物对战争的独特理解及独特情感体验。以特有的诗化的表达,轻轻拨动读者的心弦。

在文学的艺术长廊里,从来就没有约定俗成的固步自封,我们更期待多样化及个性化的表达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也期待同学们能以更加广阔宽容的眼光去看待文学作品,去理解和挖掘作品背后内在的美学价值!

【学习评价】

1.旁白拟写的评价层级。

2.拍摄脚本的完成质量。

第五课:

读与写——原创入册与测评

任务五

思考“青春的价值”,写一首青春之诗,汇编诗集。

【课前】

1.学生已完成两篇小说、五首诗歌的学习。

2.调查问卷:

①本单元诗歌、小说学习的困惑;

②如果让你写首诗,你存在哪些困难呢?

《尚书8226;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随着“志”的含义扩大,往往情志并提,情成为文学作品表达的重心。按文学体裁来分,文学作品分为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歌是表达抒情的最典型文体。

【活动1】体验青春

1.如果有机会实地体验一种青春情怀或它的一瞬,你选择本单元哪首诗歌?为什么?

2.诗中哪些词句最能承载这种情怀或情绪?

《沁园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壮丽景象、激情语词

《红烛》:烧、泪流。殉道者形象。

……

设计说明:

①知人论世:适时补充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怀或情绪有它产生的原因,动人的感情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也源于诗歌内部语境。

②核心之象:一首诗总有最突出的一些象:物件、动作、细节……学生的生活、阅读体验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感知差异。本环节,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感知特点”确定表达情感最有力的“象”,为最后的写作环节做铺垫。

小结:

触动不同人心弦的“深情”具有哪些特质呢?情感渗透性强,意象凸显(超常、反常、陌生感……)

【活动2】叩问青春

1.本单元的诗歌、小说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这一股股情思主要源于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如果要寻找一位青春导师,最认可本单元的哪一位抒情主人公?请说说原因。

2.本单元作品所抒发的青春情怀是否有触动你的地方?请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结:

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情思引人共鸣。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它必须真切动人,而优质的诗歌,其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心灵的回响。华兹华斯说“诗起于经过在沉静中回味来的情绪”。抒情者的情感特征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之源,是诗歌的美学魅力所在,是一首诗区别于另一首诗的本质特征。正是诗歌的情感,让诗歌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活动3】选择抒情手段

“修辞立其诚。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叶嘉莹《说诗讲稿》

真诚,是情感总人心弦的本质,是果实的内核。

过渡:然而,许多时候,许多人,其情真,其意切,但表情达意时却索然无味。情感在抒发时遇到了什么障碍呢?

1.出示课前调查结果表格+柱状图。

2.选择本单元1-2首诗歌,结合第3页、第7页的“学习提示”进行赏读讨论:这些不同时代的经典诗作在充分传达“情感”上给我们哪些启发?

【要求】

①明确该诗情感基调。圈划该诗在“学习提示”中的关键词。

②针对关键词,提问1-2个“如何有效传情达意”的问题。

③研读、讨论,解决问题。

范例:《沁园春》

①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关键词:意象、意境、炼字选词

②提问:本诗的意象如何做到活泼灵动?如何达到已经的丰盈深邃?如何学习本诗选词炼字的精妙?

③小组讨论解决。如意象的活泼灵动,是因为选择的意象多“动态”,又有大背景与小物象的组合,物态又多求极致。契合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抒情意图。

预设:以解决“传情的障碍”这个问题为指向,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重新深入诗歌,大致会从选材构思、选词用字、修辞、意象等路径进入找到对个人有启发的写诗方法。

抒情手段与艺术技巧:抒情手段、意象、意境、用典、构思、修辞(拟人、比喻、借代、夸张、)、表达方式(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小结:

影响文学作品“抒情”效果

①抒情主人公

②情感体验

③抒情手段

【活动4】那就写首诗

请以《哦,香雪》为题,写一首短诗。选择小说某个富有抒情味的片段,融入你的体验与思考,10行以内。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你、香 雪、台儿沟、列车……)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5】为我写诗

请为独属于自己的青春写一首抒情诗,或立足于现实生活,或立足于理想未来,抒发你的青春情怀。

【要求】

①确立抒情主人公及形象、特色

②确定抒情基调/情思

③选取传情达意的“象”

④运用抒情手段

【活动6】测评

1.写完诗歌后,组内成员交换阅读,使用“写作评价表”评价彼此的诗。

评价量表项目:

2.全班交流:朗诵优秀诗歌

【活动7】入册

各小组推荐2-3首所写的诗歌入诗集。

《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