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网络应急预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有时会突发意外事故,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网络应急预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网络应急预案1为提高应对突发网络安全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积金业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 根据网络安全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网络安全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攻击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故障类事件:指网络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3)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网络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二、建立应急网络联动机制
成立网络安全应急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于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等工作,并及时报领导处理并备案。
发生一般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事发半小时内向单位主管领导口头报告,在1小时内向出具书面报告;较大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或特殊情况,立即报告。
三、应急处理流程
出现灾情后值班人员要及时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短信等方式通知单位领导及相关技术负责人。值班人员根据灾情信息,初步判定灾情程度。能够自身解决,要及时加以解决;如果不能自行解决故障,由领导现场指挥,协调各部门力量,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入抢险程序。
四、单位自行应急处理措施指南
1、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通报情况。
(2)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3)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存档,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4)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
(5)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2、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经会商,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7)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主服务器,经本单位领导同意,应立即告知各部门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3、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网络安全应急小组组长召开小组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警。
4、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在有条件的地区,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热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5、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主、备用线路中断一条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线路接续工作,同时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2)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果主、备用线路同时中断,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应在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后,尽快研究恢复措施,并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6、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应急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应向主管部门领导汇报。
7、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网络安全应急负责人报告。
(2)网络安全应急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本单位领导汇报。
8、停电紧急处置措施
(1)定期检查机房供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电路线缆器材情况,当发生下列突发事件时,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处置.
(2)当机房发生市电供电突然停电或是电源异常时。首先应和馆内强电部门联系确认正常停电以及预计停电时间。
检查不间断电源的电池可供电时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如遇到突然断电,应及时将空调等不在UPS电源供电范围内的设备及时断电,预防突然来电时瞬间电流过大导致设备损坏等现象。
(3)当确定停电时间超出机房UPS承载范围后,首先确定停电的范围以及受影响的设备范围。并及时通知各部门和网络安全应急小组做好停电应急准备。然后通知机房电源维护人和设备的负责人到达现场,做好各设备的电源停电准备。在UPS供电电量剩10%之后,严格按 ……此处隐藏30010个字……政办发〔〕59号文件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确保年5月底全面完成应急预案修订工作。
(一)扩大预案覆盖面。大力推进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步伐,特别要抓好学校、医院、企业、社区、行政村等基层单位预案制定、修订工作。各村委会、居委会的应急预案要在属地乡镇政府进行备案;各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要分别在属地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二)提高预案针对性。认真分析总结近年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村委会、居委会、企事业单位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力度,使预案内容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简明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三)增强预案实战性。定期组织开展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和应急实践,着力加强和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一次总体应急预案的演练,县级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要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一)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村法人在应急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人员和具体职责,使基层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组建专家咨询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建设,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素质较高、辅助有力的应急救援专家组,制定专家组工作规则,建立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吸收专家开展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支持作用,提高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从乡镇和部门应急专家组成员中,通过遴选确定县政府专家组成员,建立全县应急管理专家组。
(三)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蓝政办发〔〕148号)文件精神,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按照建设目标任务及要求,抓好以公安消防为依托的县应急救援大队和乡镇应急中队及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三、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建立隐患排查监控机制。依法落实乡镇政府、部门及基层组织、单位、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监控职责,建立完善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监控、报告等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及时消除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机制。继续加强现有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和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及衍生规律的研究,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预警信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
(三)加强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依据各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研究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规程和工作手册,建立完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针对不同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县、乡(镇)之间、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加强军地、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四)强化应急值守信息报送。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强化“平时值守”、“战时应急”的工作职能,规范工作程序,改善工作条件,保持通信畅通,提高值守应急能力。建立健全高效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进一步规范接报、研判、报送、审批、转办、跟踪等程序,确保应急指挥机构准确决策并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开展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针对性。完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为各级党委、政府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舆论保障。
四、着力增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一)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县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将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需由政府负责的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同时,要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有效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二)积极推进应急平台建设。争取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项目,积极实施与市应急平台对接。同时,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信息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综合集成。进一步完善公安、安监、卫生、环保、水务、林业、科技、气象等基础较好部门的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发挥专业示范作用,全面建立上下对接、纵横联系、信息共享、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
(三)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合理布点、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做好应急物资及生产能力的储备工作。采用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静态储备与动态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征用和紧急配送体系。
(四)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防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严格落实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的抗灾设防标准,不断完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乡防灾减灾整体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充分利用城乡公共绿地、广场、体育场等空旷场地建设“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的应急避难场所。
五、广泛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工作
(一)加强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编发预案简本、科普读本、影像资料和举办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开展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把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常规教育,推动应急管理知识进学校。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编写应急知识科普读物,免费向基层单位和群众发放,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完善应急知识培训机制,依托党校的资源优势,把《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全县公务员培训的整体规划,纳入普法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严格高危行业生产人员安全操作和应急处置技能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同时,根据需要,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或到上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跟班学习、集中培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充实政府应急专栏。推进全县应急管理网络化建设,借助县信息中心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依托县政府,注重实效,精心设计,充实县政府应急管理专栏内容,指导和推动全县应急管理信息化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