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武术教学设计1活动题目:
中国功夫
活动领域:
健康、社会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武术博大精神,喜爱中华武术。
2、学习中华武术的基本动作。
3、大胆表演武术。
活动前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关于武术的图片。
2、物质材料准备:红绸若干,歌曲《中国功夫》。
3、多媒体资源准备本节活动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腰系红绸带,引导幼儿观察。
老师今天的打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老师为什么要腰系红绸带?
2、教师出示练习武术的照片,让幼儿通过讨论了解练习武术的目的。
谁在练习武术那?连外国人也加入了练武术的'队伍,这说明了什么那?练武术有什么用?爷爷奶奶练习武术有什么作用那?
小朋友在练习武术,爷爷奶奶也在练习武术,外国人都在练习武术说明练习武术很重要。爷爷奶奶练习武术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习武术即锻炼了身体,也可以在危险的时刻自我防身和帮助别人。
3、教师镜面示范指导幼儿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站立、马步、弓步、握拳、推掌)。
4、教师放音乐镜面示范整体武术操的动作,并小结主要动作。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和幼儿一起练习,告诉幼儿回家把武术操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大班健康、社会活动《中国功夫》微课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出示武术的图片有成年人练习武术、小朋友练习武术、外国人练习武术的图片问,图上的在干什么?你看到过吗?在哪里?-------以此来引题。让幼儿说说在哪见过练习武术,练习武术的作用。幼儿积极性很高,本身孩子们就是好动的,也在电视中看过,平时也模仿过。因此活动中幼儿对中国功夫产生极大的兴趣,体验到了中国功夫雄壮有力的气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能学会基本动作。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整体的动作只做了一遍孩子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加一节继续练习。
武术教学设计2一、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功能。
2.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法(马步、弓步)和武术组合动作(马步冲拳、弓步推掌)。3.合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会做简单的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互相交流、尝试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教学常规
(1).用武术的抱拳礼引出课题——武术课。
(2).简单介绍抱拳礼。
(3).引导学生用武术的“抱拳礼”向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2、武术的基本知识
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回答。
(1)武术起源于什么地方?
武术起源于我们中国,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武术的功能:强身健体,自我保护、见义勇为等!
(3)你们都知道哪些武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通过设问:你们想不想成为武术明星?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为武术基本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武术的实践知识
1、搏击操
目的:准备活
队形: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学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搏击操。
(2)学生模仿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做搏击操(音伴)(设计意图:用和武术接近的搏击操来做准备活动,一是可以起到准备活动的目的,还可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伏笔,因为搏击操里面的拳和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呼应。)
2基本手型:
教学方法:
(1)出示课件:老师讲解示范拳、掌、勾动作(在搏击操的基础上,老师规范拳的手型,引出掌和勾的手型教学)。
拳: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
掌:四指伸直并拢,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
勾:五指第一指节捏握在一起,屈腕。
(2)学生跟着画面自主学习拳、掌、勾基本手型。
(3)老师强调基本手型动作
3、基本步法教学方法: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老师讲解示范弓步、马步的动作要领。
(3)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游戏:石头、剪子、布
目的:进一步巩固练习基本手型和基本步法,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
手上动作:用拳代替石头,掌代替布,勾代替剪子。脚上动作:用弓步代替剪子,用马步代替步,并步代替石头。要求学生将两拳抱于腰的两侧,边跳边唱(石头、剪子、布)边做游戏。
A、两人或多人一组做游戏
B、老师和全体学生一起游戏,看谁胜老师的次数多。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可以让枯燥的动作生动化,学生不但愉悦了身心,而且还巩固了动作,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5、组合练习:出示课件
(1)学习预备式:并步抱拳(做游戏的时候已经有基础了)。动作要领:两手握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挺胸收腹,夹肘。
(2)马步冲拳
(3)弓步推掌
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集体演练。
(4)擂台赛:学生根据已有的动作,创编不同的动作,然后分组进行擂台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创编得最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符合新课标精神。通过设 ……此处隐藏17335个字……导思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学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基本上仍沿袭原有的技术内容体系,未有突破性进展。显然,教材及教学内容自身存在陈旧、枯燥、难学问题,已不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3.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法
3.1中学武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宗旨,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独特作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
3.1.1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3.1.1.1简易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在教学内容的编写上,在遵循中学武术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既要简单易学、便于开展和推广,又要体现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时代感和竞争性。同时,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层次要合理,内容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形成较系统、完善的内容体系。
3.1.1.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中国武术内容丰富,拳种繁多,在传承过程中,一些简便易学、便于普及的内容,已沿着规范化的途径和方式形成了统一的动作规格,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学校武术教育既要进一步巩固这类成果,又要注意保存武术内容的丰富性这一中国武术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上,理应按照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选编适合与全国性推广的示范性教学内容的同时,编选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如南拳是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广西地区的特色拳种,群众基础扎实,理应考虑选编南拳拳派的内容,并赋予时代特征。考虑到武术教材内容选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武术教学的时效性。
3.1.1.3健身与攻防相结合
武术的健身价值,是通过练习具有攻防表现性和具有攻防再现性的武术技术体现的。攻防技击是武术有别于我国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是吸引青少年的魅力所在。中学武术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动作方法的记忆和展示,则无异于“体操”,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武术教学应以武术的攻防表现性和再现性为脉络,将功法、套路和格斗练习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编选出的武术教学内容才能突出武术健身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3.1.1.4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叶朗先生说:“传统是一个发展的范畴,它的活力就存在于它的动态变迁之中。”庞朴先生说:“任何一个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民族性既是形式也是内容,时代性既是内容也是形式……传统既有民族性方面又有时代性方面……”可见,武术要发展不能丢掉传统这一根基,同时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武术教学内容的编选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半个世纪以来学校武术教育教学的得失,根植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创编出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的内容,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3.1.1.5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不能忽视其趣味性,因为学生只有对所学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形成此项运动爱好。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参与武术运动和提高武术学习兴趣的助推器。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实效性,武术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体现在是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上,任何达不到促进健康甚至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内容都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武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3.1.1.6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相结合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坛上的一个缩影。历史上,以武术为内容的尚武精神激励武术有志之士为振兴中华而奋斗,践行了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中学武术教育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尚武精神,引导学生努力锻炼身体,增强传承武术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2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3.2.1教学内容形式
从教学内容的运动形式看,武术教学内容的选编应注重套路、格斗和功法三种运动形式的交融、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套路这一中国武术所特有的运动形式,使其充分体现武术的特点,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需求。
3.2.2教学内容分类
从教学内容的分类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全国统一示范教学内容、地方拳种特色教学内容和适合高年级女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3.2.3教学内容层次
从教学内容的.层次看,武术教学内容可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等,从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入手,逐步过渡到掌握武术技能和武术文化。中学阶段应是“技能武术”向“文化武术”过渡阶段,让青少年在掌握一定的武术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同时加强武术文化内涵的学习和体验,为进入“文化武术”阶段打下基础。
3.2.4教学内容构成
从教学内容的构成看,武术教学内容包括徒手武术、器械武术和武术文化知识,徒手按照“踢、打、摔、拿、靠”的系列及相应功力锻炼方法进行分类,并综合运用上述五种方法,编组成突出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内容,器械以青少年喜爱、便于开展、安全性较高的短棍、两节棍、剑术和流传较广的武术器械内容为主。
3.2.5教学内容创编
教学经验表明,中学武术的难学、难记、难做、难练这四难特征往往让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望而却步,参与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技能”部分提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可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因此,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掌握好难易程度、重视基础性,突出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和教练程序,即应体现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和符合青少年“求快、求新、求奇”的心理需要,以及简单、实用、有趣的兴趣所在,选择符合青少年学生接受层次的简单实用、易学、易练、易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以传统太极拳为素材创编的充满时代气息的太极操的推广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4.结语
拥有近百年官学历史的当代学校武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好坏对于中学武术教学能否发挥上述作用有重要意义,有必要明确中学武术教学内容选择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认真完善现有的武术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室组编.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6:11.
[2]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xx:94.
[3]郭琼珠,等.当代学校体育武术教学内容设置的回顾与展望[J].福建体育科技,20xx,6:26.
[4]李迎雪.如何开展有效的武术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