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时间:2025-08-09 09:23:05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 什么叫不等式?说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1-5x<16是否成立?

3,-4,-3,4,2.5,0,-1.

3.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x的3倍大于x的2倍与5的差; (3)y的'与x的的差小于2;

(2) y的一半与4的和是负数; (4)5与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数.

4.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然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

(1)m>n,两边都减去3; (2)m>n,两边同乘以3;

(3)m>n,两边同乘以-3; (4)m>n,两边同乘以-3;

(5)m>n,两边同乘以 .

(以上各题中,从第2题开始,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二、讲授新课

例1 在下列各题横线上填入不等号,使不等式成立.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不等式基本性质.

(1)若a–3<9,则a_____12; (2)若-a<10,则a_____–10;

(3)若a>–1,则a_____–4; (4)若-a>,则a_____0.

答:(1)a<1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3)a>-4,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a<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在讲授本课时,应启发学和在添加不等号“>”或“<”时,要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观察它是根据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是怎样由已知条件变形得到的.同时还应强调在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例2 已知,用a<0,“<”或“>”号填空:

(1)a+2_____2; (2)a-1_____–1; (3)3a_____0; (4)a-1______0; (5)a2 _______0; (6)a3______0; (7)a-1______0; (8)|a|______0。

答:(1)a+2<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2)a-1<-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因为3a,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0,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5)因为a<0,两边同乘以a<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得a2>0.

(6)因为a<0,两边同乘以a2>0,由不等式基本性质2,得a3<0。

(7)因为a<0,两边同加上-1,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得a-1<-1.

又已知,-1<0,所以a-1<0.

(8)因为。a<0,所以a≠0,所以|a|>0.

(本例题除了进一步运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外,还涉及了一些旧的基础知识,如a<0表示a是负数;a>0表示a是正数;|a|是非负数.后面几个小题较灵活,条件由具体数字改为抽象的字母,这里字母代表正数还是代表负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外 判断下列各题的推导是否正确?为什么?(投影)(请学生回答)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a<b,所以<>'

(5)因为>-1,所以a>4; (6)因为-1>-2,所以-a-1>-a-2;

(7)因为3>2,所以3a>2a.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因为>-1,所以a>4

答:(1)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 (2)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3)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2。 (4)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3,应改为。

(5)不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5,应改为a<4。

(6)正确,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7)不对,应分情况逐一讨论。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a=0时,3a<2a。

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当学生在回答本题的过程当中,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应做适当引导、启发、帮助)

三、课堂练习(投影)

1。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

(1)由-2<-1,两边都加-a; (2)由-4x<0,两边都乘以-;

(3)由7>5,两边都乘以不为零的-a。

2?用“>”或“<”号填空:

(1)当a-b<0时,a______b: (2)当a<0,b<0时,ab_____0;

(3)当a<0,b<0时,ab____0; (4)当a>0,b<0时,ab____0;

(5)若a____0,b<0,则ab>0; (6)若<0,且b<0,则a_____0。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①在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时,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字母,字母代表什么数是问题的关键,这决定了是用不等式基本性质2还是基本性质3,也就是不等号是否要改变方向的问题;②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时,要变两个号,一个性质符号,另一个是不等号。

五、作业

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x-1<0; (2)x>-x+6;

(3)3x>7; (4)-x<-3。

2。设a<b,用“>”或“>”号连接下列各题中的两个代数式:

(1)a-1,b-1; (2)a+2,b+2; (3)2a,2b;

……此处隐藏16500个字……应相等或各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多边形不一定相似。进而使学生明确:判断两个多边形形相似,各角分别对应相等、各边分别对应成比例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这是个易错点,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另外在设计时,我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添加了菱形的情况(见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两个菱形相似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做一做。

设问:学到这儿,你认为黑板边框内外边缘所成的这两个矩形相似吗?请你计算说明。课件出示问题:

一块长3m、宽1.5m的矩形黑板,镶在其外围的木质边框宽7.5cm.边框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索解决)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数学知识,我把此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拓展一:如果将黑板的上边框去掉,其他条件不变。

那么边框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

拓展二:在拓展一的基础上,如果矩形的长为2a,宽为a,

边框的宽度为x。那么边框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还相似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计算,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相互套叠的两个矩形都不相似。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直观有时是不可靠的,研究数学问题需要在提出猜想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和计算,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6分钟)

慧眼识金!

1、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1)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2)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

(3)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相似 问题解决!

2、下图中两面国旗相似,则它们对应边的比为 。

3、如图,两个正六边形广场砖的边长分别为a和b,它们相似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图形)

(设计意图:为了体现相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设计练习题。这是一组基础题,意在巩固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相似比的计算。)

(五)课堂小结,知识升华。(2分钟)

师生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肯定学生在课堂中大胆的猜想和思维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从几方面进行反思:我学会了什么,我最感兴趣的是,我发现了什么,我能解决,我获得的数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构成新的知识网络,形成技能。)

(六)布置作业:

1、 P113 习题第3题

2、画一画:在方格纸中画出两个相似多边形。

3、探究题:小林在一块长为6m,宽为4m一边靠墙的矩形的小花园周围,栽种了一种蝴蝶花装饰,这种蝴蝶花的边框宽为20cm,边框内外边缘所围成的两个矩形相似吗?第1、2题作为必做题;第3题作为选做题,是对课堂上做一做的再次拓展和延伸:当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不再是2:1时,边框内外边缘所围成的两个矩形还相似吗?

板书设 4、相似多边形

定义: 各角对应相等,

各边对应成比例

表示方法:∽

相似比: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5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 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数学思考 提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 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探究性学习,抓住问题的关键,揭示它的规律性,展示解题的简洁性的数学美.

  教学难点 审题,从文字语言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知识重点 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问题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师生共同回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

(3)列方程;(4)求解;

(5)检验; (6)答.

问题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问题三:如图,某小区内有一块长、宽比为1:2的矩形空地,计划在该空地上修筑两条宽均为2m的互相垂直的小路,余下的'四块小矩形空地铺成草坪,如果四块草坪的面积之和为312m2,请求出原来大矩形空地的长和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题,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语句.

学生活动:在关键语句中找到反映相等关系的语句,探究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分析,解题方法.

做一做

如图,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硬纸片,在四个角各剪去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用剩余部分做成一个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课堂练习:将一个长方形的长缩短5cm,宽增长3cm,正好得到一个正方形.已知原长方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 ,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问题四:某商场销售一种服装,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每件服装降价1元,平均每天能多售出2件.在国庆节期间,商场决定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以达到减少库存、扩大销售量的目的如果销售这种服装每天赢利1200元,那么每件服装应降价多少元?

学生活动:在众多的文字中,找到关键语句,分析相等关系.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试题.提示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

课堂练习:1.经销商以每双21元的价格从厂家购进一批运动鞋,如果每双鞋售价为a元,那么可以卖出这种运动鞋(350-10a)双.物价局限定每双鞋的售价不得超过进价的120%.如果商店要赚400元,每双鞋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需要卖出多少双鞋?

2.某商店从厂家以每件18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店可以自行定价.据市场调查,该商品的售价与销售量的关系是:若每件售价a元,则可卖出(320-10a)件,但物价部门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进货价25 %的.如果商店计划要获利400元,则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需要卖出这种商品多少件?(每件商品的利润=售价进货价)

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本题为后面解决有关面积、体积方面问题做铺垫.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使学生会解决有关面积的问题.

解决体积问题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强调对方程的解进行双重检验.

小结与作业

课堂

小结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通过实际要求检验根的合理性,要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本课

作业 课本第43页 习题2

课后随笔(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