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羿射九日》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羿射九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羿射九日》教案1一、复习引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值()艰()稼()此()
植()银()家()些()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同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猜谜语识记生字。
7、复习多音字“觉”。
8、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
(一)品读第1—3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zhí)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zhì)烤着大地。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rónɡ)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jiān)难。
1、看谁读得好,读出了什么信息呢?
2、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呢?
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4、“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说明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
5、“炙烤”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你可以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6、“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zhí)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说明了什么?(太阳很淘气。)
7“十
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运用比喻,把十个太阳比作十个大火球,形象生动。
8、十个太阳共同出现在天空给大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二)品读第4—6自然段。
神箭(jiàn)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tānɡ)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sōu)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liè)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cuàn),接着,噗(pū)噗地掉在地上。
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yǎn)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zhuānɡjià)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1、“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tānɡ)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表明了羿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决心。
2、“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sōu)地就是一箭。”写出了羿射九日的利落。
3、“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liè)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cuàn),接着,噗(pū)噗地掉在地上。”写出了太阳被射落时的狼狈。
4、“一口气”写出了什么?
5、“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呢?
6、“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这是心理活动描写。
7、找一找羿射九日后的景象读一读。
(三)课堂展示。
1、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羿射日的情形?为什么后文不再详细描写羿射日的情形呢?这样写射日前后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呢?
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
2、人物描写有哪些?
3、“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讨论一下: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4、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同学交流分享吧!
预设: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
5、讨论一下:你知道多少太阳的雅称?
预设:春晖朝阳斜阳夕阳
三、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羿射九日》”,一起来闯关吧!
四、作业布置
1、讲一讲这个故事。
2、积累其它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
《羿射九日》教案2一、教材内容解析
《羿射九日》是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世界之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力丰富,有利于开放式思维的扩展,提高思维辩解力,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级的知识积累和学校每月的课外阅读书目,本学期的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模式,可以根据课文的引导,启发头脑风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寓言表达能力。
三、设计思想
根据课本内容,孩子的`年龄特点,双减的政策要求,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理论联系实际,活跃思维,走出课本,联系生活,感悟语文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课文。
2.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羿的精神品质。
3.感知神话的神奇魅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羿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感知神话的神奇魅力,并讲故事。
六、方法与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
七、教学准备
课件、板贴教具。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图片导入(女娲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
师:老师的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师:神话是远古人民口耳相传,口头创造,表达对自然的征服,对理想的追求,所以神话是一种精神寄托(板书:羿射九日)
(二)感知课文
师:自由诵读课文3——7自然段,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利。
1.起因
第3自然段: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带来的后果。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讲解: ……此处隐藏17311个字……p>
(3)结果怎样?
3、鼓励学生读课文,解决问题。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动画片《羿射九日》片段。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3、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羿射掉了九个,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四、学习生字
(一)识字。
1、语境识字。
十个太阳没有轮流值(zhí)日,而是一齐跑了出来,地上的沙石都要熔(róng)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jiān)难。神箭(jiàn)手羿射(shè)日,太阳爆裂(liè)开,火球乱窜(cuàn)。羿射九日,炎(yán)热退去,庄(zhuāng)稼(jià)生长,土地滋(zī)润,花木繁茂(mào),江河奔腾(téng),大地重现勃勃生机。
学生反复拼读生字,认读句子。
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生字卡片检查。
指名读、“开火车”读。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有什么新发现?
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写字。
“弓”字:占中格,共3画,横折、横、竖折折钩。
“炎”字:占中格,上面的“火”要小,且最后一笔是“点”。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写字,学生再练写。
五、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生词。
《羿射九日》教案14第一课时
教材与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古代神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课的 设计,重点在于让教师时时引领学生把目光瞄准文本的语言表达,在读读、品品、说说、练练中,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感受文本语言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情感意思上的巧妙,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
目标与
重难点
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有关羿射九日的资料。(教师)
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力争读正确。(学生)
过程设计
一、借助图片,谈话导入
1.认一认,连一连。
出示《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故事的主要画面,让学生把题目和图画连一连。
2.强调指出故事《羿射九日》,板书课题。
3.简介羿:羿是我国远古神话中的一位射日英雄,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由于他造福人类,后人尊称他为大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4.学生齐读课题。引导质疑:你读了课题,想要了解什么?
5.梳理问题:
(1)羿为什么要射日?
(2)羿又是怎样射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朗读生字,相互正音;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相机正音:
“值、熔”是翘舌音;“ 新”是前鼻音;“腾”是后鼻音。
(2)注意这些生字的字形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介绍羿射九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羿射九日的过程。(第4~6自然段)那么剩下的几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呢?
3.梳理故事的记叙顺序:
先讲——天上的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再讲——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最后讲——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四、教师示范,书写字词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大家注意的。(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其中“值、艰”是左窄右宽,“新”是左宽右窄,而“此”却是左右宽窄均匀。)
2.师着重指导生字“值”: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单人旁,右边是个“直”。写的时候注意单人旁的竖的末端要比最后一横的位置低。
3.指导生字“炎”:上下结构,两个火要有变化,上面的“火”的捺变成点。下面的“火”写得比较大,一撇一捺要舒展,牢牢地托住上面的“火”。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6.投影反馈,生进行评议。
作业设计
1.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4个生字,积累部分词语。
2. 把故事讲给伙伴听。
板书设计
林秀:《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感悟。这一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感悟。学生在读懂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神奇和丰富的想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树立为人类的发展的作努力的远大目标。指导学生体会本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好处,感受羿这位英雄的伟大品质和为人类的幸福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羿射九日》教案15教学目标:认读8个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体会古代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自学认读字——读课文——读词语
2、带着课后习题自学课文,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四、朗读指导。
1、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读书。
五、作业:讲一个你知道的古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