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那么相关的事迹材料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1xx,男,傣族,198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现任俄罗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毕业于瑞丽党校法律专业。初进村委会,佐腊只是一个文书,辅助村委会主任干工作。后因表现突出,工作勤奋,为群众做实事,被推选为俄罗村党总支副书记。当然,村委会的津贴不足以养家,并且靠耕地也不能让家中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作为家里的男丁,他必须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这让他倍感压力。于是,他不得不去寻找新的致富路子。通过观察,佐腊发现,只要愿意吃苦,养殖是个不错的致富方法。几经思考,佐腊最终决定养猪。那时正逢共青团贷免扶补工程的启动,佐腊申请到了2万元的贷款。资金虽然不多,但他从少做起,利用农村青饲料多成本低的优势再兼科学喂养和管理,每期养殖10头猪,每年出栏2批。
虽然农活干了不少,但是养猪对他来说还是一项不熟悉的事情。一名普通农民,缺少对养猪方面较为科学的经验和技术,真正做起来,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了。通过各种咨询请教以及参加乡农业中心开展的各项科技培训,他认为猪场里所有要素应是和谐统一的,猪舍、饲料、环境、营养、疾病控制要达到和谐统一,符合猪的生长、生理、要求。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养猪人的饲养水平、文化内涵和社会地位。他希望让大家看到,养猪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科技含量、文明程度都很高的行业。于是他对饲料喂养及疫病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学习,然后进子猪,从10头开始养起。他敢闯敢干,吃苦耐劳,佐腊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年轻好学的他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留种、配种、防病,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佐腊平时要忙村委会繁忙的工作,要照顾妻小还要搞好养殖,辛苦程度自不用说。可是靠着一股钻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热心,佐腊权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工作、家庭关系还是养殖之路都令人称赞。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佐腊已经是姐相乡的能手之一,青年致富的领头雁。他从一个村委会的年轻人,变成了领头致富人,村寨有名的热心人,多次受到了姐相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对于这一点,佐腊说:“无论我的养殖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的宗旨都不会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一个就业出路,让更多的人劳动走上致富路”。老百姓们看到佐腊的养殖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后,纷纷上门取经,积极效仿,发展家庭经济。对于这些村民们,佐腊总是热心帮助,无偿提供技术咨询和养殖书记。几年来,共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到村民家中提供服务四十多次,无偿提供养殖书记二十多本,并在其他养殖户遇到资金困难时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佐腊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乡亲们做些实实在在事。如今,佐腊已带领村里6户农户走上了养殖之路。
身兼数业的佐腊在做没一件事是都是专心致志,并没有像其他人担心的那样一件事都做不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名成功者,靠自己的汗水、更靠自己的智慧证明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带动了当地养猪业的发展,他的成功也赢得了许多村民的尊重。岩佐腊的养猪之路证明:坚定的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生命是一种姿态,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奋斗,必将演绎出不同的人生。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2廿里河林场有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他高等身材,体魄健壮,举止稳重,头脑灵活。一提到他,人们自然就会和养猪联系在一起,林场职工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啧啧称赞,他就是廿里河林场经警队长、xxx员邹运铎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典型代表。
xxx从小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五人,初中毕业后,成为林场一名普通营林工,经多年的打拼,仍然没有改变贫困的生活窘境。20xx年春,他东挪西凑,筹集5000多元,建筑简易猪舍,购进10头仔猪,开始学着养猪,对他来说,养猪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由于没有经验,那年养猪市场行情不景气,再加上买来的仔猪品种质量不好,几年下来,钱没赚着,反倒贴了本,使他并不丰厚的家底受到了重创,当时真是雪上加霜,无处诉冤,家里所有人对他都不满意,劝他别养猪,好好上班挣工资得了,可他并不灰心,从书店购买一些关于养猪技术方面的书,边学边干,有时还跑到农场学习养猪技术。慢慢摸索猪的生活习性,掌握猪的生长特点,仔猪生下来什么时间打什么针,吃什么药,如何预防,如何配制饲料配方,他都虚心向养猪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老兽医请教,并结合自己以前养猪的教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
说干就干,20xx年开始,邹运铎承包了林场畜牧小区,厂舍面积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40000多平方米,年可生产生猪近5000头。他硬着头皮从亲属、朋友家赊回了仔猪1500头,以家庭联合形式发展养猪业,四个月的.苦心经营,第一批育肥的小猪出栏了,他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虽然猪养好了,但是销售是一个大问题。肉猪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一度跌了再跌,照此价格,亏损严重。为此他积极外出跑市场,了解外地的行情,就将生猪运往价格高的地方出售,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变亏为盈。初偿市场调节的甜头后,他和妻子、亲友合计,自己与外面客户长期合作,将全场养殖户生猪统一集中外销,让职工赚内外差价,既使职工增收,又确保货源,提高自身信誉度,长期发展,实现“双赢”。
由于诚实守信,如今邹运铎的业务十分繁忙,基本上负责了全场生猪的流通工作,虽然他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赚不到职工养殖户的钱,但他以自己说的一句话:“自己搞活了,拉大伙一把”为宗旨,乐此不疲。通过他的努力,目前生猪出栏量以每年1000多头以上的速度递增,林场其他职工的生猪也急剧增加,养猪业逐步取代了长期以来以单一的林业为主体传统经济而成为林场的主导产业,实现了林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31971年出生的刘小燕原籍广东肇庆,1993年她为爱远嫁到了古井镇文楼新坑村,成为了当地的外来媳妇。结婚之初,夫家家境清贫、生活艰苦,刘小燕和丈夫只能靠外出打工挣的微薄薪水来养家。
1996年刘小燕和丈夫用多年来外出打工的积蓄承包了8亩甘蔗田,正式开始了与甘蔗同甘共苦的日子。一开始因为缺乏种植经验,对甘蔗的生长习性不了解,第一年他们连投下的成本都亏了。面对这巨大的挫折,刘小燕和丈夫没有放弃。没有资金,他们厚着脸皮向肥料店赊肥,等甘蔗收成卖出之后再还钱;没有经验,他们就积极往别人的甘蔗田上跑,看别人怎么种,虚心请教,如果碰到其他种植难题,他们就自己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回来学习。凭着越挫 ……此处隐藏2713个字……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20xx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8XX,男,1970年11月4日出生,大专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系XX市XX区XX乡XX村支部书记,又任XX乡养猪协会会长。2005年10月获得农业部动物疫病防治中级技能资格证书,2006年获得市致富带头人称号,2007年被评为省袁隆平“科技奖”。
他在家排行老二,全家七口人,过去只有三间破旧土砖房,生活来源完全依赖六亩粮田
维持,看到不少家庭在谋划和筹建高楼大厦,他看在眼中,急在心里。1992年7月学业完成回家后,充分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大胆进行市场调查,全面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后,及时找亲朋好友借资金购买仔猪。通过艰辛努力,由每年养猪60头逐渐扩大到现在年出栏牲猪在6000头以上;由过去专门养肉猪变为现在既养肉猪又养母猪,现存栏母猪达400余头;由过去传统养猪发展到购饲料,变为现在自办饲料加工厂;由过去仔猪繁殖靠公猪配种变为现在他率先在家办起了全区唯一的牲猪人工受精站,彻底改良猪种;由过去只有几个猪圈变为现在高标准的大型猪场达5个,现在固定资产达400万元以上;由过去一年帮助和扶持几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变为现在全乡有300户以上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下脱了贫、致了富。十多年来,他的主要事迹表现如下:
一、大胆推广养猪新品种。过去村民全是养土杂猪,没有经济效益,他通过到外地考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率先带头饲养良杂猪,一直到现在发展饲养杜长大洋三元猪,均是他带头发展起来的。通过测算,每饲养一头杜长大商品肥猪比过去土杂猪出栏可增盈利达100~200元以上。现在又率先引进荷兰培育的新品种世界猪王——托配克猪,其母猪发情更明显,产仔数更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抗病力强,养猪效益更明显。
二、带头推广养猪新技术。90年代初,农户养猪完全使用混合饲料,他第一个人率先改用浓缩料,现在又改用科技含量更高的预混料。过去农户养猪分餐饲喂,他又率先改为现在自由采食。在疫病防治上,他第一自筹资金建立了一整套的防疫程序,如蓝耳病、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圆环病毒等病防疫程序,大大提高了猪的成活率和育成率,为全乡养猪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养殖模式上,带头改变过去散养变为现在集约化养猪,做到全进全出,按批次生产。在管理上,他率先严格实行分阶段和分区作业程序,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就新技术推广这一方面,他为全乡养猪户增创盈利达1000万元以上。
三、牵头组建了养猪协会。为使分散的养猪户能掌握养猪管理、技术、信息、防疫等一套完整高科技模式,他跑上跑下,争取领导重视,终于让养猪户盼望已久的`角山乡养猪协会成立了,他以满票当选为协会会长。上任后,他大胆开展工作,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运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和产品科技含量。他采用集团的方式更进一步提高了养猪的效益,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好评。如今协会成员达400余户以上,年出栏牲猪在10万头以上。最值得敬佩的是,为提高出资聘请市畜牧水产局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的专家、教授到协会授课并当顾问。
四、自筹资金建立牲猪人工受精站。为方便和减少养猪户成本及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扩散优良基因。2005年度他投资5万余元建立了石鼓区第一个牲猪人工受精站。现有台湾杜洛克、新美系长白、大约克公猪15头,年受精母猪7000胎次,大大提高了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和优良基因的扩散,他所提供的精子与市场价低于10%标准销售,既减少养殖母猪户成本,又为角山乡的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帮困脱贫(来源:好范文 )致富成效显著。他致了富,念念不忘困难户、贫困户致富,几年来,每年帮助贫困户、困难户脱贫致富达20户以上。如本村古希桥组村民王家珍,过去靠种田为主,一家四口人,到头来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他上门动员该户养猪,无资金他垫资,无技术他负责。在他的帮助下,第一年盈利8000余元,第二年盈利2万余元。如今王家珍家现有存栏母猪60多头,年出栏肥猪1000头以上,你那可获纯利10万元。又如本村羊乃桥组村民唐辉。原在外打工,每年除填饱肚子几户是空手而归,谈不上积蓄。2004年他赊了60头小猪给他饲养,饲料由他提供,四个月后牲猪出栏,除偿还猪款和饲料款外,还获纯利万元,当年就脱了贫,如今盖起了新房和自己的新猪场,年出栏500头上,年可获纯收入5万元左右。该同志积极支持乡村公益事业,现在准备在小云山村村道维护上投入资金10万元。
六、长期无偿为养殖户猪病义诊。10多年来,他累计为养猪户义务出诊3000余次,治疗牲猪6万多头以上,直接为养猪户挽回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为给猪治病,他不管自己多忙,只要养猪户一个电话,不管白天黑夜,立马赶到,每年就义务出诊为养猪户病猪治疗,自己年损失达8000元以上,无半点怨言。
致富带头人事迹材料 篇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xx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xx,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xx被评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xx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说干就干,2016年,xx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2016年当年,xx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xx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xx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xx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xx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xx本人的努力,xx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xx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习养殖技术,特别是防疫知识,注重风险的防范,这样才干得长,养得久”xx现在面对帮扶干部经常这样说。
xx户的脱贫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强了周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现有贫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贫203户686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今年将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五星村自身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达到120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