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手架方案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脚手架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脚手架方案1一、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经过验收合格的钢管、扣件、密目网、大眼网等。
2、场地准备
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排水畅通。
3、人员准备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二、搭设
1、垫板采用方木头。
2、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的上两步。
3、搭设立杆时,每隔六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4、立杆距墙为1.2m,纵距为1.5m,相邻立杆的对接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且不小于50cm。
5、大横杆步距为1.5m,上下横杆的接头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近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三分之一。
6、横杆贴近立杆布置,搭在大横杆之上并用直角扣件扣紧,不得随意拆除作为基本框架结构杆件的小横杆。
7、剪刀撑除两端设置外,中间每隔15m设一道,剪刀撑应联系3—4根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为450—600。剪刀撑应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外,在其中间应增加2—4个扣接点。
8、每三步五跨设置连墙件,其垂直间距不大于6m,水平间距不大于6m。
9、密目网与架子同步围护,水平网在第二层上搭一道,以上按操作一层搭一道。
三、拆除
1、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二步。
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四、注意事项
1、脚手架搭拆时必须配戴安全带,穿防滑鞋。
2、严禁从高空向下抛物。
3、雨雪天禁止作业。
4、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严禁上架作业。
5、拆除时需拉警戒线,专人看护。
脚手架方案2满堂脚手架所使用材料和搭设方法同一般脚手架。
1、立杆应座落在坚实的基础上,立杆底部设底座,座下铺2.5m×0.3m×0.05m厚木板。
2、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中表6.1.1-1之规定,采用立杆横距1.05米,步距为1.8米,立杆纵距1.8米,连墙件的设置为二步三跨;
3、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竹笆的设置;
3.1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大于3跨;均与横向水平杆扣接;
3.2纵向水平杆均采用对接,且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允许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一样步或不一样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为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接点的距离小于纵距的13;
3.3主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因本工程采用竹笆脚手板,所以,横向水平杆应直接扣接在立杆上,且应增设2根纵向水平杆,等间距布置;
3.4施工层竹笆应满铺,四个角用铁丝与纵向水平杆绑扎牢固;
4、立杆的设置;
4.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4.2纵向扫地杆应处于横向扫地杆的上方,均与立杆扣接,扫地杆距地面为150mm;
4.3立杆在顶层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为1.2米,采用两个回转扣件固定,且高出建筑物檐口1.5米,下方均采用对接,节点布置同纵向水平杆节点要求;
5、连墙件的设置;
5.1连墙件选用软拉配合顶撑x作,尺寸为5.4×3.6,覆盖面积为19.44平方米,贴合“规范”中表6.4.1的要求;
5.2拉结点必须靠近立杆设置,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应从底部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
5.3拉筋应呈水平方向设置,配合顶撑使用,实际x作应先定后拉;
6、剪刀撑的设置;
6.1剪刀撑按表6.6.2中要求选用连接6根立杆,由拐角处开始,沿全高度布置,每组剪刀撑的净间距小于15米,杆件连接采用搭接,两断各用一组扣件,距离末端100mm;
6.2无法搭设剪刀撑的位置需设置“之”字形斜撑;
脚手架方案3一、工程概况
1.1、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设计单位:咸丰县规划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恩施同欣监理公司利川分公司监理施工单位:湖北鹤峰县德顺建筑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恩施天工勘察设计院项目经理:韦先国技术负责人:王利
1.2、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施工地点: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校园内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10.20建筑面积:785.1m2
层高:一层4.20m、二、三层3.00m总工期:180天
二、编制依据
1、依据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教师周转宿舍施工设计图纸;
2、依据《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教师周转宿舍施工组织设计》;
3、依据《利川市文斗乡黄土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地质勘察报告》;
4、各类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xx)《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xx)《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J08-905-99)《建筑施工手册》
三、危险源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
3.1、分部工程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三级
3.2、危险源分析
①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1、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件等;
2、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
3、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4、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②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1、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2、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
3、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4、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等;
③不当操作事故
1 ……此处隐藏42359个字……门架立杆扣紧。
4)剪刀撑斜杆若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600mm,搭接处应采用两个扣件扣紧。
(2)水平加固杆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应在脚手架外侧每隔4步设置一道,并宜在有连墙件的水平层设置
2)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应连续,并形成水平闭合圈
3)在脚手架的底部门架下端应加封口杆,门架的内、外两侧应设通长扫地杆
4)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
5.转角处门架连接
(1)在建筑物转角处的脚手架内、外两侧应按步设置水平连接杆,将转角处的两门架连成一体(见图6-11)。
(2)水平连接杆应采用钢管,其规格应与水平加固杆相同。
(3)水平连接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及水平加固杆扣紧。
6.连墙件
(1)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的设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满足表6-10的要求。
(2)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不闭合(一字形、槽形)脚手架的两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0m。
(3)在脚手架外侧因设置防护棚或安全网而承受偏心荷载的部位,应增设连墙件,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0m。
(4)连墙件应能承受拉力与压力,其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10kn;连墙件与门架、建筑物的连接也应具有相应的连接强度。
7.通道洞口
(1)通道洞口高度不宜大于2个门架,宽度不宜大于1个门架跨距。
(2)通道洞口应按以下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当洞口宽度为一个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个上角加斜撑杆见图(6-12);当洞口宽度为两个及两个以上跨距时,应在洞口上方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并加强洞口两侧的门架立杆。
8.斜梯
(1)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的斜梯应采用挂扣式钢梯,并宜采用“之”字形式,一个梯段宜跨越两步或三步。
(2)钢梯规格应与门架规格配套,并应与门架挂扣牢固。
(3)钢梯应设栏杆扶手。
9.拆除
(1)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2)拆除脚手架前,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3)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4)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1)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最后拆除连墙件。
3)在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4)连墙杆、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
5)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6)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锤子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7)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8)拆下的门架、钢管与配件,应成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架传送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
10.安全管理
(1)搭拆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
(2)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3)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4)6级及6级以上大风和雨、雪、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5)施工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
1)交叉支撑、水平架。
2)连墙件。
3)加固杆件: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等。
4)栏杆。
(6)作业需要时,临时拆除交叉支撑或连墙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叉支撑只能在门架一侧局部拆除,临时拆除后,在拆除交叉支撑的门架上、下层面应满铺水平架或脚手板。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拆除的`交叉支撑;拆除时间较长时,还应加设扶手或安全网。
2)只能拆除个别连墙件,在拆除前、后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在作业完成后立即恢复;不得在竖向或水平方向同时拆除两个及两个以上连墙件。
3)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
4)临街搭设的脚手架外侧应有防护措施,以防坠物伤人。
5)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xx)的有关规定执行。
6)沿脚手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登。
7)对脚手架应设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对高层脚手架应定期作门架立杆基础沉降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
8)拆下的门架及配件应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并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xx)附录a的规定分类检验和维修,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7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
(1)脚手架搭设完毕或分段搭设完毕,应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2)高度在20m及以下的脚手架,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高度大于20m的脚手架应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随工程进行分阶段组织单位工程负责人及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3)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脚手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
3)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
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
5)脚手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
(4)脚手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
1)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
2)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
3)基础是否平整坚实、支垫是否符合规定。
4)连墙件的数量、位置和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5)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
(5)脚手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6-11的要求。
表6-11脚手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