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7 15:59:11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本节课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1、猜测验证,实现知识的迁移。

在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否推广到分数混合运算?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从而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的正确结论。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在组织学生进行猜想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表观点后,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运用不完全归纳法使学生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现规律的过程。

3、自主计算,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用简便方法计算以及体验算法多样性的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美的同时,掌握分数的简算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使计算方法最优化。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2、学生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第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第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第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第一级运算)

(3)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样计算呢?(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33×2+34 7×9+5×4 125×(72-64)

[33×2+34先算乘法,后算加法;7×9+5×4先算乘法,后算加法,乘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125×(72-64)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在整数乘法中有哪些运算定律?其内容和字母表达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设计意图:从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入手,为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合作探究

1、谈话质疑。

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计算,那么是否也能推广到分数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分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

(1)探究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教材8页例6,学生自主观察,交流题意。

②独立列式,交流汇报。

列式一:×2

列式二:×2+×2

③发现运算顺序。

  a、计算。(组内分题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先根据猜测计算,再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验证)

  b、交流、汇报。

  c、小结。

分数乘加、乘减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乘法。

①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个人意见。

②验证。

课件出示下面各组算式:观察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利用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

×○×+×

③各小组汇报计算结果并讨论。

④明确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200

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学校图书室准备铺地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1、出示例题

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怎样知道100块瓷砖够不够呢?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

3、那110块够吗?(学生独立尝试,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81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如何算的?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6、尝试后练习:“做一做”。

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⑴ 出示: 50.4×1.95-1.8 3.76×0.25+25.8

=50.4×0. ……此处隐藏11208个字……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充分的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的叙述上,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特别是在说为什么的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的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他们说的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的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他们真的太棒了,如果我的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的开放题进行不完。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 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 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前准备:

1、 补充完整

二 三 ( ) 三 四 ( )

一 四 ( ) 二 二 ( )

2、 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2+2 改写---------------------------

5+5+5+5 改写---------------------------

3+3+3+3 改写---------------------------

二、 授新课:

1、 故事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原来呀是大象过生日,你们想不想去参加?现在呢,我就带你们去。(学生上台表演)大象来回的踱着步,焦急地等待着同学们,这时小老鼠、小猫、小猪依次出现了,分别为大家带来了3个苹果。(把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大家正说说笑笑,小白兔一拐一拐的来了,大家围上去责备它怎么现在才来,原来是小白兔不小心摔了一跤,把带的苹果摔掉了一个,只剩下两个。大象为了宴会丰富一点,就请大家来做一道题。

三、 主动探究、提出问题

1、 抽学生把刚才的表演复述一遍。

及时评价学生,提出问题:想一想、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生甲:3+3+3+2=11

生乙:3×3+2=11

师:老师不想告诉你们谁对谁错,请你们先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如果你对其他同学的看法有意见,请你在他说完之后进行反驳。

甲:因为我看到小老鼠送3个,小猫送3个,而小兔只送2个,把它们相加,就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乙:他们的方法他复杂,小老鼠、小猫、小猪分别送3个,就是3个3,就写3乘3。小兔有2个,跟他们不一样,只能把它加起来,所以列式:3×3+2=11

听完乙学生的反驳,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真聪明,已经想出两种不同的方法,这个算式跟前面的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同一个算式里出现了加法和乘法。

师: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也有加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加”(板书)

提问:那么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互相讨论,请个别学生回答。

最后得出应该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议一议:同学们喜欢哪一种方法、两种方法可以用,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算。

3、 考一考,把装两个桃子的'盘子摆在最前面,谁能把算式写出来。

(2+3×3=11)

大象这时又站起来说:“又想出一种和那两种不一样的算式。

让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提示:如果再给小兔一个苹果,想一想,怎么列式?但是小兔只有两个,那么多算一个怎么办?小组再次讨论得出结果。

(3×4-1=11)

师:(表扬同学)同学们真棒!回答的非常正确。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把这种运算方式叫做乘减。(板书)

师:那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最后得出结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4、 联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加、乘减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

小结:我们今天的收获可不小,既听了故事又在故事里学到了新知识:乘加、乘减也知道在乘加、乘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5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群小朋友在玩旋转木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坐了多少人?

3、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3+3+2

3×3+2

4×3—1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

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