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忌赛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1教学解读
《田忌赛马》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原来的人教版课本上也有这样一篇同名课文。如今,统编教材又将这个故事选入,但是虽然讲述的是同样的故事,可是讲述的方式和内容设置上有着不小的变化:人物身份(门客与好朋友)、着重点(关注田忌还是齐威王)、结局的延伸(一个是只说结果,一个是人物地位的变化)等等。发生了变化,对于教师而言,或许有一点像在读另一个故事一般,似乎有些陌生。但统编版的《田忌赛马》在出处来源上比人教版时的课文更加可靠,虽然有改变,虽然有不同指向,但我们不能否认,故事主体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原教材中的课文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这样的变化,我们该如何来处理?可能这样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是另一个难得的教学契机:面对同样的故事主题,叙述方式上可以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叙述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阅读文言文版本以及教材版本,掌握故事内容的脉络;
2。展开新旧版本的对比阅读,清楚了解两种叙述的各自侧重点;
3。三种版本的比较阅读,了解“同主题不同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
同一种主题,不同的叙述的特点把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不同角色的不同行为的把握,了解不同版本对于人物角色的定位。
教学步骤
一、借助文言文版本,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文言文版本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2。导语:可以读懂吗?你读懂了什么?
3。追问:你是怎么读懂的?
二、文白对照阅读,读懂课文内容
1。导语:我们打开课文,对照阅读一下,看看借助课文,我们又可以读懂什么?
2。默读课文,引导孩子对照阅读
提示:读的课程中,对照一下,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自己读懂文言文?能够帮助自己的语句,将它圈划出来。
3。引导孩子考量:除了可以帮助我们的语句,还有哪些语句?
预设:引导孩子注意人物的对话部分
4。师生共同交流,想想:这些语句有什么作用?
5。考量:为什么有这些添加的内容?
三、新旧版本对照阅读,读懂叙述的细节
1。导语:其实,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我们不妨多读一点,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田忌赛马(人教版)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2。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注意引导孩子从这些角度考虑:人物身份(门客与好朋友)、着重点(关注田忌还是齐威王)、结局的延伸(一个是只说结果,一个是人物地位的变化)以及对话的内容等等
3。考量:你觉得哪个更合理一些?为什么?
4。进一步引导思考:两个故事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引导:赛马时的策略
5。小结:对于来源同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如何扩展?
四、总结全文的学习
1。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给了自己什么启发?
2。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今后自己讲故事有什么启发?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体会“策略”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题意帮助学生列出田忌所有可以采取的策略,通过对照找到赢齐某某的唯一方法。
3、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田忌的这种策略可以在哪些地方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列举田忌所有可以采用的策略,来找出并体会田忌赢齐某某的策略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新课]
1、我们来玩个游戏,每人三张扑克牌,比大小,三局两胜制三局两胜什么意思?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红桃10、7、5和黑桃9、6、3
问: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让学生先出,老师几次比赛都赢了。
2、你有什么想法?
3、 “比赛中,怎么研究双方的情况,运用策略,找到能够取胜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学的《田忌赛马》,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兴趣吗?”
[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 老师讲故事:田忌赛马
师:齐 ……此处隐藏22000个字……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孙膑经常观看田忌和齐威王及贵族们赛马,他发现了一些规律,就告诉田忌一个好办法,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和齐威王赛马,结果赢了齐威王。后来孙膑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3、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在书上画出生字词,同桌间互读。
(2)出示词语,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摩拳擦掌出谋划策引荐赢了
①先指名让学生读词,再全班开火车朗读。
②教师正音,然后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
4、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1)起因:孙膑发现赛马时出场马匹的特点。(第1~9自然段)
(2)经过: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让田忌赢了齐威王。(第10~14自然段)
(3)结果:孙膑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当上了军师。(第15、16自然段)
设计意图:先读文,然后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再读言语巩固字音,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最后理清文章脉络便水到渠成了。
三、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课件出示生字,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重点指导“赢、拳、擦、策”。
4、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书写动漫,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5、学生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6、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写字方法,有重点地指导一是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字词的基础,二是发挥学生习字的主动性,使之成为能力。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孙膑的计策妙在什么地方?道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对话,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感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导学
1、出示词语:胸有成竹摩拳擦掌兴致勃勃出谋划策跃跃欲试
2、指名读词语,并说说词语的意思。
3、质疑:谁“胸有成竹”?给谁“出谋划策”?大家“跃跃欲试”“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做什么?
预设:孙膑胸有成竹,给田忌出谋划策,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兴致勃勃猜测比赛结果。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走进这场比赛,感受一场智慧的较量。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安排,既夯实了基础,又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入了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课文,赏析孙膑
1、出示“于是,他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这句话。
(1)学生朗读。
(2)田忌在什么情况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孙膑给田忌出主意,保证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2、教师引导质疑:这场关键的比赛,赛前孙膑做了什么?赛中田忌按照孙膑告诉的办法参加了比赛,这是什么办法?比赛结果怎样?赛后发生了什么?大家小组讨论后回答。
3、小组汇报:
(1)比赛前:田忌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发现了大家参赛马的规律,找到了赢得比赛的办法。
(2)比赛时:田忌按照孙膑的办法取得了胜利。
(3)比赛后:孙膑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当上了军师。
4、过渡:请大家结合书后第二题,把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
5、出示学生标画的对阵图,请大家补充比赛结果,并说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齐威王田忌结果
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威王赢了
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赢了
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赢了
6、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原因。
7、总结: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先用己方最“弱势”对阵对方最“强势”,相当于“避其锋芒”,后两场则以微弱优势取胜,最后三局两胜,巧妙获胜。
设计意图:此环节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标画对阵图、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孙膑所出办法使赛马取胜的原因。
三、学习写法,升华主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
生1: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了参赛马的特点,就想出办法,这能看出孙膑是个爱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生2:孙膑把比赛办法告诉田忌,田忌最后赛马获胜,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孙膑的'智慧。所以说孙膑是个聪明的人。
生3:田忌“微微一笑”“满意地笑了”这两处表情,是对孙膑的称赞,也说明孙膑的沉稳大气,用人不疑。
2、小结:的确,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赢了比赛。这说明孙膑足智多谋。课文写得如此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按照起因(赛前)—经过(赛时)—结果(赛后)的顺序,使故事情节层层相扣,而且语言生动准确,运用恰当的四字词语和生动的人物神态描写,使得故事人物栩栩如生。
3、朗读表演,升华主题。
过渡:孙膑最后被田忌引荐给齐威王,他这样足智多谋,真是让人佩服,大家来分角色读读课文,感受一下他的聪慧。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采用表演的形式,小组里选派同学扮演田忌、孙膑、齐威王,进行情景表演。
4、观看完表演后,你想对孙膑、田忌和齐威王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回家进行小练笔练写,题目是《__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设计意图:通过写法探究和朗读表演,激发学生动笔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作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更好感悟文本。
板书设计
田忌赛马
齐威王田忌结果
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威王赢了
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赢了
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赢了
善于观察创新思维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第二课时导入自然,复习四字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学生很喜欢。在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设疑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这几个问题:“这场关键的比赛,赛前孙膑做了什么?比赛中田忌按照孙膑告诉的办法参加了比赛,这是什么办法?比赛后怎样?”大部分同学在讨论后知道的课文的写作顺序,而且抓住了重点。并且能在老师引导下,结合书后第二题,弄明白赛马的对阵图,突破难点,使得学生清晰地懂得了田忌取胜的原因,同时也为孙膑的好办法称赞。这样的教学可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的结尾设计朗读表演,激发学生动笔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作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更好感悟文本。小练笔的作业,更是对学文的扩展训练,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