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能力。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法】电教辅助法、图文对照法、诵读体会法。
【学法】诵读体会法、讨论理解法。
【教后感】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矿物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我们刚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乱砍滥伐的村民,最终被大自然惩罚的事,是否同学们还记得?可是在有的地方,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学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 。
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
3、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小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及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比较导入 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①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②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④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C、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3、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出题提问: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2、思考讨论
3、交流汇报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练习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设计】
……此处隐藏3154个字……p>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 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 “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 “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 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如;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完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都不说话,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 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 “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