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04 20:23:10
(荐)语文教案

(荐)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2、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准读好多音字。

3、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体会量词叠用可以表示事务的数量多。

4、背诵古诗《长歌行》。

5、阅读《特殊的考试》,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6、学写《日记》,养成写日记得好习惯。

7、积累并灵活运用象声词。

8、能说会道中训练孩子的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1、学写日记,掌握日记的格式,养成写日记得好习惯。

2、能说会道中训练孩子的说写能力。

教学难点:

说写能力。

教学准备:

插图、投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

教学目标:

1、在田字格中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

2、能结合具体的语境,读准读好多音字。

3、体会量词叠用可以表示事务的数量多。

重点难点:

1、读准读好多音字。

2、体会量词叠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语海畅游”。

二、我会写。

1、出示3个生字,指名认读。

2、说说这几个字的结构。

3、观察后汇报,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

三、读词语,辨字音。

1、出示4组词语,学生认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积累了那些多音字。

四、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

1、说说要求做几件事

2、出示4组字词,自由读后,指名读,再齐读。

3、比较上下词组有什么不同。

4、你会说这样的词语吗?

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练习左中右结构的字。

2、归纳学生学过的多音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背一背、读一读,学写日记。

教学目标:

1、读背古诗《长歌行》,体会和珍惜时间。

2、读一读《特殊的考试》,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3、学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阅读和写日记。

二、背一背。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师纠正字音。

3、小组讨论不理解的字词。

4、试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读一读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

2、指名分段朗读短文。

3、指名读准生字的读音。

4、指导朗读。

5、指几名学生表演课本剧。

6、小结。

四、学写日记。

1、让学生看一位小朋友的日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

2、小组讨论交流。

①什么叫日记?②为什么要写日记?③日记该怎么写?

3、指名说,师归纳总结。

4、你想写一则什么日记?(同桌说)

5、学生练写日记,师指导格式。

6、讲评学生的日记。

五、作业。

1、背诵古诗《长歌行》。

2、写下今天的日记。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采集本,能说会道。

教学目标:

1、积累并运用象声词。

2、训练学生的.说、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花园中的“我的采集本”及能说会道。

二、我的采集本

1、小朋友,你一定知道许多表示声音的词吧,我们把这种词叫做象声词。

2、让学生自由读文中的采集本。

3、用笔画出表示声音的词语。

4、你还能说出象声词吗?能用它们说些句子吗?

5、读读这位小朋友的话。

6、小结。

三、能说会道

1、投影出示插图,说说图画的内容。

2、分组说说,怎样才能找到他的妈妈呢?

3、指名说办法,师列出学生想的办法。

4、评一评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5、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用几句话写下来,师巡视指导。

6、订正学生的写话。

四、总结。

同学们都能认真学习语文百花园三的内容,希望今后也要象现在一样认真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五、作业。

写几个表示声音的词。

语文教案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 ……此处隐藏5987个字……略规则

出示课件:(书p29下图)

同学们看着图,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准确,看得仔细.

指名读齐读

看每组图上下两行你发现了什么

5,为什么ju qu xu的音节中ü 上没有点儿呢

6,你能说个小儿歌记住它吗(j q x 小淘气,见到ü 点就挖去)

出示《七只小鸡》儿歌

qī zhī xiǎo jī

七只小鸡

yī èr sān sì wǔ liù qī

一二三四五六七,

qī zhī xiǎo jī zuò yóu xì

七只小鸡做游戏,

yī èr sān sān èr yī

一二三,三二一,

dà jiā yì qǐ duō huān xǐ

大家一起多欢喜.

1,指名读.

2,男女比赛读.

3,你能找到儿歌中哪些生字的音节中有今天学习的声母

4,表演儿歌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在书上p29,同学们回家要读熟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

《(荐)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