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2025-07-28 13:47:03
时间的计算教案

时间的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间的计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的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

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泰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 )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 )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想不想更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9)小结:

师: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

2、蛋糕店

营业时间

6:00---------20:00

一天营业( )小时

3、新华书店

营业时间

8:00--------18:30

一天营业( )小时( )分

练习4,独立完成,集齐订正。

5、第五小学作息时间表

上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下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拓展题。

小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门?(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时间,做到不提前回校。)

时间的计算教案2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 ……此处隐藏12788个字……5:40是2小时10分,所以是2小时50分。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的计算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时间的算法,能根据具体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究方法。

谈话:现在的`电视节目内容时丰富多彩,你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这个节目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播放了多长时间?

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在这张节目预报中,你会选择收看哪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知道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哪个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比较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

教师选择一些板书。

基本分两类,一类是整时段时间计算,这一类计算比较简单。另一类是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

着重教学第二类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说说计算思路,师生共同分析。

如”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可能想到读的算法有:

(1)先算从8时50分到9时50分是1小时,9时50分与9时30分比,超过了20分钟,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2)从8时50分到9时是10分钟,从9时到9时30分是30分钟,10+30=40分。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1题到第5题

让学生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做完后交流。

三、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学习”你知道吗?“

教学后记:

时间的计算教案14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时间的计算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