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科学对幼儿来讲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各种各样的气球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玩具。在这节活动中,我利用幼儿自由玩气球,让幼儿从中发现气球的各种秘密,比如“气球的特性,气球里面有什么?为什么有的气球能飞上天?普通气球和氢气球有什么不同?”等等,我引导幼儿一步步去发现气球的秘密,让幼儿在玩中学。我还利用幼儿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将本节活动与快乐诗画巧妙结合,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开身边科学的秘密,让探索的乐趣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气球,了解并说出气球的用途与主要特性。
2.探索发现使氢气球留在身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气球若干。
2.氢气球或氢气玩具。
3.素描纸、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圆圆的身体皮儿薄,有红有绿颜色好。
栓在线上随风舞,撒手高飞天上飘。
二、组织幼儿了解气球的用处。
1.引导幼儿回忆说出,你在哪里见过气球?气球都能用来干什么?
2.引导幼儿说出气球的用途:装饰作用、烘托作用、娱乐作用、热气球、气球广告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气球,气球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引导幼儿发现气球的特性。
1.幼儿自由玩气球,探索发现气球与其它的球有什么不同,它的特征是什么?
2.请幼儿观察:用气球撒的.气能吹起小朋友的头发,发现里面有空气。
3.请幼儿玩踩气球的游戏,感受气球易破的特点。
四、引导幼儿认识氢气球,探索如何让氢气球留在身边。
1.出示氢气球,提问:这个气球与刚才的气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会飘起来?
2.请幼儿来拉一拉氢气球,松开手,发现气球飘到屋顶够不到了。引导幼儿思考:怎样让气球留在我们身边,还不妨碍我们的手做事情?
五、诗画《气球》。
气球好玩不好玩?请每个小朋友画一个气球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大大的圆,
三角连,
一根线儿牵,
气球飞上天。
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跳跃能力、协调能力。
2、培养孩子的团体协作、坚持到底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小布袋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引导语:"拿好布袋,我们找一块空的地方,把布袋平放在地上,当一只小床睡在上面。"(躺好了闭上双眼,开始做梦了,看谁的呼噜打的.响)活动方法:
孩子躺在"床"上后,教师语言引导孩子做一些伸展动作。
如:举起双手拍5次;双脚拍5次;双手双脚一起拍5次;右手抓住右脚;左手抓住左脚;右手抓住左脚;双手一起抓住双脚;双脚碰鼻子;双脚碰耳朵;双脚抓头发;翻过身体,双手抓双脚(教师抓住孩子的手和脚,提起孩子"飞"一下)等等。
指导与建议:
在活动中,教师注意及时激励孩子、保持上课的气氛。
注意及时纠正孩子的动作,多用语言鼓励孩子挑战难度。
主要活动引导语:"现在我们慢慢站起来,拿起你的'小床',往里面吹两口气。变成了一条'小裤子',赶快穿上它。"活动方法:
往老师的方向跳听到哨音,往老师手指的方向跳跃(前、后、左、右、上、下)双人组合跳四人组合跳团体合跳(组合成一列)指导与建议:
游戏与游戏间注意休息调整(休息:原地深呼吸、原地拖裤子和穿裤子,以及洗裤子和晒裤子、布袋散步)在活动中,教师注意观察后边的孩子,及时鼓励。
放松活动引导语:"给你们猜个谜语,有一种动物身上软软的,走起路来扭阿扭的,喜欢吃桑叶。(蚕宝宝)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条'蚕宝宝'。
活动方法:
教师拿着一只口袋,里面装满了"桑叶",想吃"桑叶"的"蚕宝宝"赶快扭过来(教师分撒桑叶)。
吃饱了"桑叶",我们要吐丝做一个家,让自己钻进家里(布袋)。钻进家里的"蚕宝宝",教师给你搬家了(提起布袋,连同孩子移动)。
从家里慢慢钻出来,变成了一只"小飞蛾",他们抖抖翅膀,慢慢的"飞"一圈。
最后"飞"回家里,再吹口气变成一条裤子。然后把"胖裤子"变成"瘦裤子",再变成"矮裤子",最后变成"小矮子裤子",接着把"裤子"送回家。
指导与建议:
讲故事时,教师注意及时的提醒。
提起孩子时,注意安全保护。
活动结束一一握手,和教师道别。
中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幼儿在集体和分组谈活动中,了解交通工具的名称、颜色、特点、用途等。
2、幼儿的耐心地倾听同班的谈话内容,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不跑题。
3、幼儿乐于与同伴交流、讨论,并在讨论中体会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拿着自己之前画的我的交通工具;
2、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各一张
3、与交通工具相对应的人物的图片各一张
4、准备某种交通工具的模具(已拼好的)
活动过程:
1、问候: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是几月几号?天气怎么样?今天吃早餐了吗?
2、热身: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手指操,好吗?请你跟老师一起做。“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拉拉小天线,电视不好看,关掉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去吃肯德基,薯条阿薯条,鸡翅啊鸡翅,可乐啊可乐,汉堡啊汉堡,呃,吃饱了。”你们吃饱了吗?
手指操:你到漂亮的大操场,一队出列,二队出列,三队出列,四队出列,五队出列,起步走,一二、一二,一二一。
3、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这是什么?拿着卡片挡住一角让小朋友猜一猜。
4、主题展开谈话:
(1)教师引导:老师今天是骑自行车来的
你是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引导幼儿想,交通工具老师提出以下问题:你坐得是什么类型的车?你的车是什么颜色的?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坐这类型的车上幼儿园。
(2)幼儿自由交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老师的提问,互相谈论自己的 ……此处隐藏4129个字……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能注意、观察到别人的情绪,学会体贴、尊重别人。
2、 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3、 幼儿在情感上的.社会适应能力,知道不打扰别人。
活动准备:音乐、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导入,轻音乐引导幼儿入睡,突然一阵汽车鸣笛的声音,再轻音乐引导幼儿入睡,突然又有吹喇叭、玩玩具的声音,轻音乐,突然电话响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睡着了吗幼:没有
师:为什么没睡着呢?
幼:因为有很多很吵的声音
师:对,刚才在我们睡觉的时候,有很多很吵闹的声音来打扰我们睡觉是不是啊?那你喜欢被打扰吗?
幼:不喜欢
师:恩,宁老师也不喜欢,而且很讨厌被打扰,接下来就有一只小猫,看看图片里的小猫做了什么?
二、看图听故事《猫铃叮咚》
师:东东买了什么给小猫?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小猫走路轻轻的,可为什么还是打扰了爸爸、妈妈? 师:小猫后来怎么了?
下面我们帮助小猫想个办法吧。思考:怎么就不会打扰别人了?
三、角色游戏:悄悄的请幼儿扮演角色表演。
四、教师小结:小朋友一定要记住我们大人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能打扰他们。
中班教案 篇9【设计意图】
在几次的进班后,我发现我们中二班的小朋友在参与活动方面很积极,特别能说会道,但是,总是急于表现自己,将答案脱口而出,甚至在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好好倾听。所以,我打算设计“最佳倾听者”这一堂课,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能够初步学会倾听,做到在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不插话,认真倾听。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倾听”这个词。
2、能够初步学会在别人讲话时不插话,认真倾听。
3、乐于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活动准备】
小星星若干个、三张图片(火车、电话、笑脸)、三种动物声音(猫、狗、鸡)、三种生活中的声音(火车声、电话铃声、笑声)、每个幼儿一支笔一张纸。
【活动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并初步理解“倾听”这个词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吗?如果我们想要听清楚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在说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认真听、仔细听……)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好听的词来代替吗?——引出倾听。
2、一起来念念“倾听”这个词,说说应该怎样“倾听”,一起来做做“倾听”时的动作。(做得好的小朋友进行物质奖励,小星星一个,强化)
所以,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应该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不说话,注意力要集中,竖起小耳朵认认真真地听其他人讲话。
3、想想什么时候我们应该倾听?(听老师讲课的时候,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
那我们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要是以前没有做到,我们就从这节课开始,在老师讲课,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认真“倾听”,小嘴巴不说话。能不能做到?(奖励做得好的小朋友)
(二)游戏环节,练习倾听
我们要玩三个小游戏,获胜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游戏结束后我们要来看看谁的星星最多,谁就是我们今天的最佳倾听者。
1、听三种动物的声音,请幼儿在认真倾听后回答,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2、听三种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在认真倾听后进行排序,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3、记苹果
我现在开始讲故事,在故事里出现一次苹果,你们就在纸上画一个小圈,又出现一次苹果就再画一个小圈,看看谁最后画的圈圈数跟老师讲的故事里的苹果次数一样多。
讲两遍,第二遍幼儿自己检验游戏结果。
获胜的幼儿奖励一颗小星星。
(三)结束部分,统计幼儿游戏成绩
选出今天的最佳倾听者,鼓励其他幼儿继续努力,在今后的.课上也要认真倾听,成为真正的倾听者。
PS《苹果的故事》原创
有一只小刺猬名叫灰灰,他非常地挑食,除了又香又甜的大苹果,什么都不喜欢吃。每次妈妈问他“灰灰啊,你今天想吃什么啊?”“额……我想吃苹果”“还有呢?”“别的我不想吃”“可是这样会营养不良啊,你看你多瘦啊!”“不嘛不嘛,我就想吃苹果。”灰灰真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可是妈妈有个好办法。每次妈妈都把苹果切成丁,再加上其他香香甜甜的水果,挤上白白的沙拉酱,啊,美味又营养的水果沙拉做好了,灰灰吃得真开心。(4次)
中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雨,尝试从音乐的角度去感受雨声。
2.能对雨声进行联想并尝试用动作去表现自己对雨声的感受。
3.体验音乐联想和用身体动作表现自然现象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教学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雨的自然现象,有意识地观察人与物在雨中的表现。
物质材料准备:自制课件(“风中的乐曲”音乐,雨声、“雨中的乐曲”音乐、雨的动画。),三块画布(画上简单的自然景物),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音乐表演,引入活动
伴随“风中的乐曲”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像风中的树叶“飘进”活动室里,轻轻地落坐在地板上。
(二)感受雨声。(难点)
1.倾听雨声。
老师:树叶宝宝们,刚才风姑娘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雨时的声音吧。
提问:听到的雨声一样吗?。分别是什么雨?听到不同的雨声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听到的小雨、大雨和雷雨的感受。
2.倾听雨声的音乐。
以《小雨点唱歌》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雨声的音乐,说说“是什么雨在唱歌”?听到小雨点的歌声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从音乐的感觉去倾听雨声,学习用温柔、抒情、活泼、欢快、有力等词语来表达。
(三)舞蹈表现雨声(重点)
1.倾听音乐“雨中的乐曲”,用动作去表现雨声。
老师:小雨点又要唱歌了,我们是雨中的小精灵,让我们随着小雨点的歌声一起来舞蹈吧!
集体表演,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现。
2.引导幼儿相互观看同伴的表演。
分组表演,教师参与,模仿幼儿有创造性表现的动作。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